
(1).荒廢,不利用。 唐 白居易 《題西亭》詩:“荒淫即不可,廢曠将何如?”
(2).曠廢。 宋 蘇轼 《與陳傳道書》之一:“某以衰病,難於供職,故堅乞一閑郡,不謂更得煩劇,然已得請,不敢更有所擇,但有廢曠不治之憂耳。”《遼史·耶律室魯傳》:“自 韓德讓 知北院,職多廢曠。”
“廢曠”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荒廢、擱置而導緻事物處于空置或未被利用的狀态。從構詞角度分析,“廢”指廢棄、停止使用,“曠”指空曠、閑置,二者組合後常用于描述土地、時間或才能等未被合理利用的情形。
在《漢語大詞典》中,“廢曠”被釋為“荒廢;曠廢”,多用于古漢語語境,例如《後漢書·卷四十八》中記載“田疇不得墾辟,民不得安居,廢曠失業”,指農田因管理不善而荒廢,百姓失去生計來源。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描述資源浪費、時間虛耗等場景時仍具書面語色彩,如“廢曠的廠房”“廢曠的青春”等表述。
從詞性看,“廢曠”可作形容詞或動詞,如《宋史·食貨志》提到“水利廢曠,則命官修複”,此處作動詞,強調因疏于維護導緻水利設施荒廢的狀态。其近義詞包括“荒廢”“閑置”,反義詞則為“利用”“開發”。需注意該詞帶有貶義傾向,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強調對資源的忽視或浪費。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七版;《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
“廢曠”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拼音為fèi kuàng,其核心意義包含兩方面:
2. 古籍例證
3. 近義辨析
提示:該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言語境中。如需進一步探究單字含義,可參考“曠”的獨立解釋(如空闊、延誤等義)。
盎溢拔丁抽楔擺談頒定本支逼撥馞馝朝庭舛斡刺戒刺美帶牛佩犢的見短衫堆壘隔塞雚澤酣悅河山狟狟換景瓠巴會徽笏囊江夏八俊交九腳注介鳥吉莫靴謹擇霁月虧成虧失累祖了佻良弼廉姜陵稻六花陣龍章鳳彩渑厄陪錢劈棱簡千仇萬恨鉗固清浄清衷三頭兩緒擅自勝出省節神羊兒史鈔十行市惠狩人太師推推搡搡橡皮圈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