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馬猜想的意思、費爾馬猜想的詳細解釋
費爾馬猜想的解釋
又稱“費爾馬大定理”。約在1637年,法國數學家費爾馬提出猜測:當n>2時,方程xn+yn=zn除了xyz=0的解以外,沒有其他整數解。三百多年來,許多數學家潛心研究,可始終未能證明它。直到1993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懷爾斯才間接證明了此猜想,并得到專家們的肯定。
詞語分解
- 猜想的解釋 ∶猜測;猜度她猜想他今日來我們從來沒有猜想到是這種病,因為當時的病狀頂多不過是比較厲害的頭痛詳細解釋猶猜測。《孽海花》第三一回:“﹝ 彩雲 ﹞正在盤算和猜想間,那晚忽見間壁如此興高彩烈的盛會,使她頓起
網絡擴展解釋
費爾馬猜想(又稱費馬大定理)是數論領域的一個經典問題,由法國數學家皮埃爾·德·費馬(Pierre de Fermat)于1637年提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内容
費爾馬猜想的核心命題是:當整數$n > 2$時,方程$x^n + y^n = z^n$不存在正整數解(即沒有滿足條件的非零整數$x, y, z$)。例如,當$n=2$時,方程即為勾股定理(如$3 + 4 = 5$),但$n>2$時則無解。
2.曆史背景
- 提出過程:費馬在閱讀古希臘數學著作《算術》時,在書頁邊寫下這一猜想,并标注“我确信已發現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的空白太小,寫不下”。
- 命名争議:由于費馬未公開發表證明,該猜想長期被稱為“定理”,直到1993年被嚴格證明後才确認其正确性。
3.證明曆程
- 早期嘗試:數學家歐拉、高斯等曾嘗試證明,但僅能解決特定$n$的情況(如$n=3, 4$)。
- 最終突破:1993年,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Andrew Wiles)通過結合模形式、橢圓曲線等現代數學工具,最終完成了證明,并于1995年通過同行評審。
4.意義與影響
- 數學發展:該猜想的證明推動了數論、代數幾何等領域的發展,揭示了不同數學分支間的深層聯繫。
- 文化影響:因其簡潔表述與極難證明的特點,費爾馬猜想被稱為“會下金蛋的鵝”,激發了公衆對數學的興趣。
術語說明
- 名稱差異:中文語境中,“費爾馬”與“費馬”為同一人名的不同翻譯,均指Pierre de Fermat。
- 其他别稱:因費馬的批注,該猜想也被稱為“書邊定理”。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或數學方法,可參考數論領域的權威著作或懷爾斯的原始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費爾馬猜想是數學領域的一項猜想,提出于17世紀的法國數學家費爾馬。該猜想的内容是:對于任何大于2的整數n,都不存在滿足a^n + b^n = c^n的正整數解a,b,c。這也被稱為費爾馬大定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費(貝 + 貝)+ 爾(兒)+ 馬(馬)猜(犬 + 毛)想(心 + 目)。
費爾馬猜想的來源是費爾馬在寫給朋友的一本書頁邊寫下的一句話:“我真的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證明,但是這個邊緣太窄了,我找不到足夠的空間寫下。”費爾馬并沒有留下證明,這使得數學家們紛紛展開了嘗試證明該猜想的工作。
關于費爾馬猜想的繁體字寫法并沒有特殊規定,可以直接使用簡化字“費爾馬猜想”進行書寫。
古時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通常會以類似的字形及讀音來表達這個概念。
這裡有一個關于費爾馬猜想的例句:數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證明費爾馬猜想的方法。
組詞:費爾馬大定理、費爾馬問題。
近義詞:費馬猜想。
反義詞:費馬定理(已經被證明的定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