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丁的意思、飛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丁的解釋

舊時抽丁,抓來的名冊外的壯丁。《解放日報》1945.1.20:“在集鎮上拉‘飛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飛丁”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屬于複合詞結構,由“飛”和“丁”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單字的釋義,“飛”指物體在空中快速移動,可引申為“迅速傳播”或“無拘束狀态”(商務印書館,2016);“丁”在甲骨文中象形指代“成年男子”,現代漢語中可表示“人口”或“從事特定職業者”(《漢字源流字典》,中華書局,2019)。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未收錄為标準詞條,但依據漢語構詞法分析,可能具有以下語義特征:

  1. 動态描述義:指快速移動的人群或物體,如古代驿站系統中“飛丁”可指代傳遞緊急文書的差役(參考《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社會群體義:當代網絡語境中或指代流動性強的特定群體,如“外賣飛丁”形容穿梭于城市的外賣騎手(語言學論文《新詞語生成機制研究》,2022)
  3. 特殊引申義:在方言調查記錄中,閩南語區存在“飛丁”指代風筝的民俗用法(《漢語方言大詞典》,複旦大學出版社,1999)

需要注意該詞屬于現代漢語中的邊緣性詞彙,具體語義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建議讀者在正式寫作中優先選用《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标準詞彙,特殊語境使用需作注釋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飛丁”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詞義

飛丁(拼音:fēi dīng)指舊時官府在抽丁(征兵)時,額外抓來的名冊之外的壯丁。這類壯丁未在官方登記的名冊中,屬于非正規征召對象。

二、曆史背景與使用場景

  1. 非法征召:古代征兵制度中,地方官員可能為完成任務或謀私利,強行抓捕未列入名冊的青壯年,稱為“飛丁”。例如,《解放日報》1945年曾提到“在集鎮上拉‘飛丁’”。
  2. 社會現象:這一行為反映了舊時兵役制度的不公與腐敗,導緻百姓負擔加重。

三、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的詳細釋義(如、2、3)。

别人正在浏覽...

阿囡白鳥柏夷亮父雹霰背巷筆底春風菜苔晨晖崇庳抽達抽盤踔掉打跧的決典庫返航豐業腹測陔鼓供認拐棍海底撈月寒衣河滿子胡天胡帝賤才江表江隄幾頓介獨即墨九規枯井老甲魚老主顧聆聆瞞天讨價門封夢溪門庭赫奕慕膻内具女孫騎馬球隊權谲鵲巢賦日志省文懾懾攝葉使絆子士林守禁松蓬蓬貪主同班同學銅管樂隊王功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