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性之斧的意思、伐性之斧的詳細解釋
伐性之斧的解釋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呂氏春秋·孟春》:“靡曼皓齒, 鄭 衛 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韓詩外傳》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慾者,逐禍之馬也。” 漢 枚乘 《七發》:“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亦作“ 伐性刀 ”。 唐 白居易 《寄盧少卿》詩:“艷聲與麗色,真為伐性刀。”
詞語分解
- 伐性的解釋 危害身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養氣》:“秉牘以驅齡,灑翰以伐性,豈聖賢之素心,會文之直理哉?” 唐 楊炯 《晦日藥園詩序》:“玉帛子女,為伐性之源。” 宋 辛棄疾 《滿江紅·漢水東流
- 斧的解釋 斧 ǔ 砍東西用的工具,多用來砍木頭。古代亦用來作兵器:斧子。斧頭。斧钺。斧柯(a.斧子的柄;b.喻政權、權柄)。 用斧砍:斧正(敬辭,請人修正文句,亦作“斧政”)。斧鑿(a.斧子或鑿子;b.指文藝作
網絡擴展解釋
“伐性之斧”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詞義解析
- 字面意義:指砍毀人性的斧頭。其中“伐”意為砍伐,“性”指性命或生機。
- 比喻義:象征危害身心的事物,常用來警示過度沉迷享樂、美色等對健康的損害。
2.出處與典故
- 出自《呂氏春秋·本性》,原文提到:“靡曼皓齒(指美色),鄭衛之音(指靡靡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
- 古人将縱情聲色、貪圖安逸等行為比作“斧頭”,認為它們會摧殘人的本性與生命力。
3.用法與示例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賓語使用。
- 例句:如“舊社會,煙館賭局如同伐性之斧,令許多人身心俱損”。
4.深層寓意
-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對節制欲望的倡導,強調過度追求感官享受會破壞身心平衡,甚至危及生命。
- 與“爛腸之食”(暴飲暴食)、“四肢痹蹶”(缺乏運動)等表述并列,共同構成對奢靡生活的批判。
5.現代啟示
- 雖源自古代,但其警示意義至今適用,可引申為對不良生活習慣(如沉迷網絡、酗酒等)的告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呂氏春秋》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伐性之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嚴厲的手段來打擊和削弱敵對勢力。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斤”和“斧”,其中“斤”是一個古代兵器的名稱,而“斧”是一種砍伐工具。它們都是有關暴力和攻擊的象征。伐性之斧源自古代軍事戰争的時期,形容用強力手段來消滅敵對勢力。
這個成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是“伐性之斧”。不過,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句中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打擊弱勢群體的暴力行為。比如:在社會中,我們要堅決抵制伐性之斧,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與伐性之斧類似的成語還有“禦劍而來”,意思是用劍法來馴服敵人。反義詞可能是“和平共處”,意思是通過和平方式來解決沖突。還有一些類似的組詞如“伐木”、“性情”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幫助!如需更多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