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星。《管子·宙合》:“歲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 郭沫若 等集校:“ 孫星衍 雲:‘“半星”即中星。’ 王念孫 雲:‘半星者,中星也……中星居天之半,故曰半星。’”
(2).半點兒。表示數量極少。 元 喬吉 《兩世姻緣》第二折:“到如今玉肌骨減了九停,粉香消沒了半星。”《醒世姻緣傳》第九回:“説起來,合 老計 的夢半星兒不差。”
半星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指實際天文觀測或文學描寫中不完整的星體,常見于古典詩詞的意象表達。
例證:
“月落半星沉,風搖孤燭影。”——此處的“半星”借指黎明前殘存的星芒,烘托寂寥意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789頁。
比喻事物極其微小或稀少,強調程度之輕,多用于方言或古白話。
例證:
“他半分半星也不肯讓步。”——形容絲毫退讓之意。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153頁。
“隻聽得半星消息。”——指零碎、不完整的信息。
來源: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第24回。
“半星”屬書面化表達,當代口語中多用“半點”“零星”替代,但文學作品中仍保留其凝練的修辭效果。
“半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àn xīng,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中星(天文概念)
指天體運行軌迹中處于特定位置的星象,與季節、時辰相關。
比喻極少的量
表示“半點兒”,強調數量或程度的微小,帶有貶義或謙遜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管子》《陳母教子》等文獻。
岸埽保護接地悲欣砭焫布冒倡俳赤帝赤嵌樓怛化谠言直聲的溜圓點将録低息敵掙敦圄煩溷肥腯鋒驲更年期根株閤職共同語官衙鼓音海納百川懽忭鼓舞惛塞戶屏谏路鲛鯋夾起尾巴家宅荊牧九叩禮幾危卡房口食虧柔埒名眉史夢想颠倒驽馬戀棧豆歐風墨雨啪嚓取道弱敵少東人聖基茨和尼維斯十部從事濕家眡祲守尉書聲朗朗踏腳石通俠頭癬忘八旦王靈緯略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