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翻著襪 ”。比喻違背世俗之說而實别具真知灼見。 宋 黃庭堅 《書<梵志翻著韤>詩》:“ 王梵志 詩雲:‘ 梵志 翻著韤,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一切衆生颠倒,類皆如此,乃知 梵志 是大修行人也。昔 茅容 季偉 ,田家子爾,殺雞飯其母,而以草具飯 郭林宗 。 林宗 起拜之,因勸使就學,遂為四海名士。此翻著韤法也。” 宋 陳善 《扪虱新話·作文觀文之法》:“文章難工,而觀人文章,亦自難識。知 梵志 翻著襪法則可以作文,知 九方臯 相馬法則可以觀人文章。”按, 梵志 即 王梵志 ,為 唐 初民間詩人。現有敦煌本詩集。
“翻着韤”(也作“翻著襪”)是一個源自佛教典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違背世俗常規而展現獨特見解或真實自我。具體解析如下:
來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僧王梵志的詩句:“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詩中通過“反穿襪子”這一行為,表達不迎合他人眼光、堅持自我本真的态度。
核心含義
比喻不盲從世俗标準,強調内在真實的重要性。即使行為看似“錯誤”(如反穿襪子刺他人眼),也不願隱藏自己的真實狀态(如不掩飾腳的不適)。
文化引申
宋代黃庭堅在《書<梵志翻著韤>詩》中進一步闡釋,認為這種态度體現了“大修行人”的智慧,并以曆史人物茅容為例,說明突破常規行為反而可能成就更高價值。
現代應用
常用于形容具有獨立思考、敢于打破陳規的精神,尤其在學術、藝術等領域強調創新時被引用。
注:“韤”為“襪”的異體字,“翻”在此處取“反轉、颠倒”義(參考對“翻”的釋義)。該詞整體通過具體生活場景,傳遞深刻的哲學觀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