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花鼓的意思、鳳陽花鼓的詳細解釋
鳳陽花鼓的解釋
創始于 安徽 鳳陽 的民間文藝。為曲藝“花鼓小鑼”、戲曲“花鼓戲”和民間歌舞“花鼓燈”的合稱。現多指打花鼓。演唱者兩人。一女擊鼓,一女敲鑼,齊唱。曲調有《鳳陽歌》等小調。 柳亞子 《“三八”節晚會有感》詩:“鳳陽花鼓反 朱皇 ,擁護 毛公 便改良。”
詞語分解
- 鳳陽的解釋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後用“鳳陽”指朝陽。 唐 溫庭筠 《和友人溪居别業》:“積潤初銷碧草新,鳳陽晴日帶雕輪。”
- 花鼓的解釋 多由男女二人對唱對舞的一種地方鑼鼓歌舞詳細解釋.指鼓框繪有彩飾的鼓。 元 張憲 《李天下》詩:“吹玉笙,擊花鼓,十萬貔貅介胄雄,三千粉黛煙花主。”.流行于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等省
網絡擴展解釋
鳳陽花鼓是安徽省鳳陽縣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集曲藝、歌舞于一體,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起源與發展
- 曆史背景:起源于明代初期(約14世紀),最初因淮河水患頻繁,鳳陽百姓為謀生而四處流浪,以擊鼓賣唱乞讨。
- 藝術演變:從乞讨工具發展為成熟藝術形式,清代進入宮廷表演,20世紀50年代改革為“雙條鼓”,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二、表演形式
- 道具與樂器:使用直徑約3寸的小鼓和雙條竹棍(“雙條鼓”),配以小鑼伴奏。
- 演出方式:早期由姑嫂二人合作,一人擊鼓、一人敲鑼,邊舞邊唱;現代多為單人手持雙條鼓表演。
三、藝術特色
- 曲目内容:代表曲目包括《鳳陽歌》《鮮花調》《王三姐趕集》等,唱詞多反映民間疾苦與生活期盼。
- 結構特點:傳統唱詞每段27字,前兩句各3字,後三句各7字,後綴13字鑼鼓聲,形成獨特韻律。
四、文化意義
- 被譽為“東方芭蕾”,與花鼓燈、花鼓戲并稱“鳳陽三花”。
- 既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也承載了淮河流域人民的曆史記憶與抗争精神。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來源如國家級非遺名錄或地方文化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鳳陽花鼓(fèng yáng huā gǔ)是一個漢字詞組,由“鳳陽”和“花鼓”兩個詞組成。摘下翅膀的鳳陽是指位于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古鎮,而花鼓則是指一種傳統的中國民間藝術形式,通常以高顔值的舞蹈和擊鼓為特色。
拆分部首和筆畫:鳳(鳥字旁,7畫)陽(日字旁,9畫)花(艹字底,10畫)鼓(音旁,13畫)。
來源和繁體:《鳳陽花鼓》這個詞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文獻。在繁體中,鳳陽花鼓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對于鳳陽花鼓這個詞組來說,沒有發現明顯變化的記錄。
例句:我們去鳳陽看花鼓表演吧!
組詞:鳳陽縣、鳳陽鎮、花鼓表演、花鼓藝術等。
近義詞:鳳陽鳥鼓、鳳陽花鳥鼓。
反義詞:無。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幫助到您!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