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味的意思、諷味的詳細解釋
諷味的解釋
諷誦玩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 唐 劉長卿 《送薛據宰涉縣》詩:“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諷味。” 宋 劉克莊 《江西詩派小序·夏均父》:“律詩用事琢句,超出繩墨,言近旨遠,可以諷味。”
詞語分解
- 諷的解釋 諷 (諷) ě 不看着書本念,背書:諷誦(抑揚頓挫地誦讀)。諷詠。 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諷刺。諷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谏)。諷喻(一種修辭手法,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諷一勸百
- 味的解釋 味 è 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味覺。味道(亦指興趣)。滋味。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氣味。香味兒。 情趣:趣味。興味。意味。津津有味。 體會,研究:體味。耐人尋味。 量詞,指中草藥的一種:五味藥。
網絡擴展解釋
“諷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諷味(拼音:fěng wèi)指通過諷誦(誦讀)并玩味(細細體會)詩文或經典,以深入理解其内涵。該詞常用于文學評論或古典文獻中,強調對文本的反複吟詠和細緻品鑒。
詞義解析
- 諷誦:指帶有節奏、情感的誦讀,常用于詩文學習。
- 玩味:指反複琢磨、體會文本的深意,注重理解其情感與哲理。
- 例如唐代劉長卿在《送薛據宰涉縣》中寫道:“夫君多述作,而我常諷味”,表達對友人詩作的反複品味。
用法與語境
- 古典文獻:常見于對經典、詩文的賞析,如《世說新語·賞譽》中提到“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強調親身領悟的重要性。
- 文學批評:用于描述對詩歌語言的細緻揣摩,如宋代劉克莊評價夏均父的詩“言近旨遠,可以諷味”。
近義詞與關聯詞
- 吟詠:側重于誦讀的韻律感。
- 品鑒:更強調對藝術或文學作品的賞析。
- 玩索:指深入探究文本的意蘊。
“諷味”是一種結合誦讀與思考的閱讀方式,既包含聲音的韻律體驗,也注重對文本内涵的深層理解,常見于古典文學和傳統治學方法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諷味》這個詞源于中文,其意思是指具有一定諷刺、嘲笑或挖苦成分的味道或口感。下面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構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諷」這個字的部首是「言」,拼音是「fěng」,總共有7個筆畫。
- 「味」這個字的部首是「口」,拼音是「wèi」,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諷味」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諷」字意味着嘲笑或諷刺,「味」字則表示味道。結合起來,「諷味」意即帶有嘲笑或諷刺成分的味道。
繁體:
「諷味」的繁體字為「諷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諷味」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這個詞的現代寫法已經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例句:
1. 這部電影用輕松而幽默的方式展現了生活的諷味。
2. 他的諷刺評論總是帶有一絲諷味,讓人捧腹大笑。
組詞:
常見的組詞包括諷刺、諷笑、諷谏等。
近義詞:
與「諷味」意思相近的詞還有嘲笑、戲谑、幽默等。
反義詞:
與「諷味」意思相反的詞有正面、贊美、贊揚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