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勸的意思、諷勸的詳細解釋
諷勸的解釋
諷喻勸勉。《後漢書·班固傳上》:“ 固 感前世 相如 、 壽王 、 東方 之徒,造構文辭,終以諷勸,乃上《兩都賦》,盛稱 洛邑 制度之美,以折西賓淫侈之論。”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呼夢麼》:“其家人憂之,請以 陸生 事演成《夢呼麼》十有六折,以資諷勸。” 朱自清 《國文教學·論朗讀》:“作者在清華大學一個集會裡也試過 渾家先生 的《奉勸大爺》(二十五年二月三日《立報》),那是諷勸 胡漢民 先生的。”
詞語分解
- 諷的解釋 諷 (諷) ě 不看着書本念,背書:諷誦(抑揚頓挫地誦讀)。諷詠。 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諷刺。諷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谏)。諷喻(一種修辭手法,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諷一勸百
- 勸的解釋 勸 (勸) à 說服,講明事理使人聽從:勸說。勸解(?)。勸導。勸教(刼 )。勸谏。勸慰。勸戒。勸進(封建社會勸說實際上已經掌握政權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勉勵:勸勉。勸學。勸業。勸善。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諷勸”是一個漢語詞彙,指通過間接、委婉的方式勸導他人,通常結合諷刺、比喻或幽默等手法,以達到啟發或糾正錯誤的目的。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含義
諷勸的核心在于“諷喻勸勉”,即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含蓄的語言或故事暗示道理。例如《後漢書》記載班固通過《兩都賦》諷勸統治者,以文學形式規勸奢靡之風。
2.方法與特點
- 間接表達:通過寓言、誇張、反諷等手法傳遞觀點,如《亡羊補牢》用故事警示忽視問題的後果。
- 避免沖突:以輕松方式減少被勸者的抵觸心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 兼具趣味與教育性:如清代戲曲《夢呼麼》通過劇情諷勸聽衆反思行為。
3.目的與適用場景
諷勸多用于敏感或需維護對方面子的情境,如勸誡上位者(曆史文獻中的帝王)、朋友間的委婉提醒等。其目的是幫助他人認識錯誤,而非單純指責。
4.曆史與文學實例
- 班固《兩都賦》:諷谏漢代統治者注重制度而非奢靡。
- 朱自清提到的《奉勸大爺》:近代作品以幽默語調規勸社會現象。
5.與直接勸誡的區别
諷勸強調藝術性和策略性,如三國時期應璩的《百一詩》通過詩歌諷喻權臣曹爽的失當政策,而直接勸告可能更直白嚴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案例,可參考《後漢書》、清代戲曲《金壺浪墨》等曆史資料,或查看搜索來源中的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諷勸》是一個漢字詞,它表示通過諷刺和勸誡來達到引導他人行為的目的。現在讓我來為你介紹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諷勸》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拆分部首是讠(讠為言字的變體),根據部首分類,它屬于讠部。它總共有14個筆畫。
《諷勸》這個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周南·關雎》一詩裡:“曰歸曰甯,曰死曰生,我将諷誦,我将依承。” 這裡的“諷誦”和“依承”可以理解為通過諷刺和勸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在繁體字中,《諷勸》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康熙字典》中的字形來了解古時候《諷勸》的寫法。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代《諷勸》的寫法為“諷勸”,可以看出古代字體書寫的風格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個例句。例如:“他用幽默的方式向朋友諷勸他戒煙。”這句話表達了通過使用幽默的方式勸告朋友戒煙的意思。
關于組詞,我們可以通過《諷勸》這個詞的詞義,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諷刺”、“勸導”、“規勸”等。
在近義詞方面,有一些詞語與《諷勸》的意思相近,例如“警示”、“勸誡”等。
而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與《諷勸》相反的詞語,如“稱贊”、“宣揚”等。
希望我提供的信息對你有所幫助。有任何其他問題的話,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