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切的意思、諷切的詳細解釋
諷切的解釋
諷喻切責。《晉書·傅鹹傳》:“ 鹹 復與 駿 箋諷切之。 駿 意稍折,漸以不平。”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尹鳳岐詩諷時事》:“ 尹鳳岐 先生在翰林,好作詩諷切時事。” 章炳麟 《<革命軍>序》:“嗟乎!世皆嚚昧而不知話言,主文諷切,勿為動容。”
詞語分解
- 諷的解釋 諷 (諷) ě 不看着書本念,背書:諷誦(抑揚頓挫地誦讀)。諷詠。 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諷刺。諷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谏)。諷喻(一種修辭手法,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諷一勸百
- 切的解釋 切 ē 用刀從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為在業務、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長處,糾正缺點,如“切切琢磨”)。 切 è 密合,貼近:切當(刵 )。切膚(切身)。切己。親
網絡擴展解釋
“諷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諷切”指通過諷喻的方式進行切責或勸谏,即用含蓄、委婉的言辭表達批評或規勸。例如《晉書》中記載傅鹹用書信“諷切”權貴,使其收斂行為。
二、結構與讀音
- 拼音:fěng qiē(注意“切”讀陰平聲,非去聲)。
- 構詞:“諷”指諷喻(間接表達),“切”指切責(嚴厲批評),組合後強調以含蓄方式達到規誡目的。
三、文獻例證
- 曆史用例:明代葉盛《水東日記》提到尹鳳岐“好作詩諷切時事”,說明該詞常用于描述文人通過詩文委婉批評時政。
- 近代應用:章炳麟在《<革命軍>序》中感歎世人“主文諷切,勿為動容”,反映該詞在嚴肅語境中的勸誡功能。
四、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諷谏、譏切、婉諷。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強調以含蓄方式表達批評,常見于政治、道德規勸等嚴肅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詞源演變,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諷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諷切(fěng qiè)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言辭尖刻,嘲笑戲弄他人的行為或說話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諷切》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0畫。
來源和繁體:
《諷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列禦寇》一文中。它的繁體寫法是「諷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諷切〗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緻保持了相同的意思。
例句:
他的諷切話語引起了一片哄笑聲。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與《諷切》相關的組詞有:諷刺、諷刺性、切骨、嘲刺等。
與《諷切》意思相似的詞語有嘲笑、嘲諷、譏諷等。
與《諷切》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溫和、友善、贊賞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