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俸米的意思、俸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俸米的解釋

舊時京官的俸祿,以米支給者謂之俸米。《元史·食貨志四》:“ 至大 二年,詔隨朝官員及軍官等俸改給 至元 鈔,而罷其俸米。”《明史·張輔傳》:“尋命 輔 所受太師俸於 北京 倉支給。時百官俸米皆給於 南京 ,此蓋特恩雲。”《清通典·職官十八》:“凡在京文武各官降級革職留任者,其應得俸米仍照原品支領,以示體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俸米”是古代中國官員俸祿的一種形式,特指以米糧作為薪資的發放方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俸米是舊時京官俸祿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以米糧折算後發放。例如《元史》提到,至大二年(1309年)官員俸祿曾從米改為至元鈔,後又恢複部分俸米制度。

  2. 曆史背景

    • 元代:官員俸祿包括銀鈔和米糧,俸米作為補充。《元史·食貨志》記載俸米曾被短暫廢止,後因經濟波動恢複。
    • 明清:明代張輔等官員俸米由南京倉支給,清代則規定降級官員仍可按原品級領俸米,體現制度延續性。
  3. 發放形式與意義
    俸米以實物形式發放,既保障官員生活,也反映古代農業經濟特征。例如《清通典》提到,俸米發放具有“體恤官員”的政策意圖。

  4. 相關文獻
    除正史外,《六部成語注解》等典籍也明确将俸米解釋為“官員歲祿之米”,強調其作為薪資的核心屬性。

俸米是古代官僚體系中的重要經濟制度,兼具實物薪資與政策調控功能,其演變與朝代經濟狀況密切相關。若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可參考《元史》《明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俸米》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俸米》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以米粒作為薪俸或工資。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古代朝廷或官府發放給官員或工人的薪水。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俸米》這個詞的部首是“人”,筆畫數是9。 來源: 《俸米》一詞源于古代工部俸米局。古時,官府會以米粒作為薪水的支付方式,因此稱之為“俸米”。 繁體: 《俸米》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俸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俸”常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簡化形式“⺅奉”,另一種是繁體形式“⿱⿻弓臣又”。漢字“米”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官員們每月按時領取俸米。 2. 勞動者按照俸米的量進行勞動。 組詞: 與《俸米》相關的詞彙有:薪酬、工資、報酬、薪水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薪酬、工資、報酬、薪水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能是沒有固定的對立詞,但可以考慮與俸米相反的概念,如無俸米、無薪水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