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寶刹的意思、寶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寶刹的解釋

[treasure temple] 對佛教寺院的美稱

詳細解釋

(1).佛國,佛土。據佛經,佛土有七寶莊嚴,故稱。刹,梵語刹多羅的音譯省稱,意為土地或國土。《莊嚴經》卷下:“諸佛國界雖嚴飾,難比如來寶刹中。”

(2).佛寺;佛塔。 南朝 梁 沉約 《内典序》:“靈儀炫日,寶刹臨雲。” 唐 白居易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員外》詩:“晚登西寶刹,晴望東精舍。” 明 王世貞 《鳴鳳記·鄒林遊學》:“矗天寶刹淩雲氣,吞日瑤山噴火光。”《痛史》第二三回:“自家 瘋道人 是也。歷盡名山寶刹,採盡異卉奇葩,修合成藥,普濟世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寶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佛教用語,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佛寺的美稱

    指對佛教寺廟的尊稱。"寶"凸顯其珍貴、神聖,"刹"(梵語"刹多羅"音譯)原指佛塔頂部的相輪或旗杆,後引申為佛寺。該詞體現了對佛教場所的崇敬,如《漢語大詞典》釋義為"佛寺的敬稱"。

  2. 佛塔的别稱

    古漢語中亦特指供奉佛骨舍利的塔,如唐代李峤《奉和幸大薦福寺》詩:"寶刹承高露,仙輪帶日光",此處"寶刹"即指佛塔。


二、文化内涵解析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佛寺的敬稱。刹,梵語,原指佛塔頂部的相輪。"(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佛學大辭典》

    指出"刹"由塔頂裝飾引申為寺院,"寶刹"即彰顯佛法尊貴的場所(丁福保編)。

  3. 《辭源》修訂版

    收錄"寶刹"詞條,引用《洛陽伽藍記》等古籍用例(商務印書館,2015年)。


四、相關術語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 文物出版社, 1984年重印版.

: 何九盈等修訂.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網絡擴展解釋

“寶刹”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1. 梵語來源
    “刹”源自梵語“Kṣetra”(刹多羅),意為“土地”或“國土”。在佛經中,“寶刹”最初指代諸佛用七寶(金、銀、琉璃等)莊嚴的佛國世界。例如《莊嚴經》提到“諸佛國界雖嚴飾,難比如來寶刹中”,即強調佛土的殊勝。

  2. 廣義與狹義

    • 佛國世界:指諸佛的教化領域或淨土,如《大阿彌陀經》描述的七寶莊嚴之地。
    • 佛寺或佛塔:後引申為對佛教寺院、佛塔的美稱。南朝梁沈約曾用“寶刹臨雲”形容寺廟的宏偉。

二、實際應用中的含義

  1. 敬辭用法
    在對話中,“寶刹”常用于尊稱僧尼所在的寺廟,如“請問法師,貴寶刹在何處?”。
  2. 與“刹”的區别
    “刹”可泛指寺廟,而“寶刹”更強調對佛寺的敬意和贊美。

三、其他相關解釋

四、例句參考

  1. 靈鹫仙山雷音寶刹,雲霧缭繞,古柏參天。
  2. 明代王世貞以“矗天寶刹淩雲氣”描繪寺廟的巍峨。

“寶刹”既承載佛教對理想世界的描述,也用于現實中對寺廟的尊稱,兼具宗教與世俗雙重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不息擦黑兒餐霞稱娖舂揄椽杙村鄰大臨登軀等守燈筒典賣鬥龍舟多早晚封廕尃濩赙诔歌風亭長弓鞬睔睔果茶豪詄黃橼賄單魂傍要離驚潨攫取儁賢列門戮餘買夜滿抱駡詛美術夢想颠倒男唱女隨嫩碧飄淋期末考試秋卷求人不如求己铨軸癯瘠山例攝取食不充饑駛風松閑俗心條分縷析擿發違從烏漆墨黑武威狹湊想不到弦外之響笑科小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