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禁苑中池沼。 魏 晉 南北朝 時設中書省于禁苑,掌管機要,接近皇帝,故稱中書省為“鳳凰池”。《晉書·荀勗傳》:“ 勗 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悵。或有賀之者, 勗 曰:‘奪我鳳凰池,諸君賀我邪!’” 南朝 梁 範雲 《古意贈王中書》詩:“攝官青瑣闥,遙望鳳凰池。”
(2). 唐 代宰相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故多以“鳳凰池”指宰相職位。 唐 劉禹錫 《湖南觀察使故相國袁公挽歌》:“五驅龍虎節,一入鳳凰池。”《冷廬雜識·進士歸班》引 宋 危稹 《婦歎》詩:“記得 蕭郎 登第時,謂言即入鳳凰池。”
(3).池水的美稱。 唐 李紳 《憶春日曲江宴後許至芙蓉園》詩:“香徑草中迴玉勒,鳳凰池畔泛金樽。”亦指仙池。 宋 王禹偁 《羅思純鶴斃為四韻吊之》:“埋瘞肯同鸚鵡塚,飛鳴不到鳳凰池。”
(4).硯名。 宋 米芾 《硯史·樣品》:“餘嘗以紫石作之,有上圓下方,於圓純上刊兩竅置筆者,有如鳳字兩足者,獨此甚多,所謂鳳凰池也。”
“鳳凰池”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書省設在皇宮禁苑内,因靠近皇帝且掌管機要政務,故以禁苑中的池沼“鳳凰池”代指中書省。例如《晉書·荀勗傳》記載,荀勗失去中書省職位時感歎:“奪我鳳凰池,諸君賀我邪!”
唐代宰相被稱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因此“鳳凰池”也用來指代宰相職位。如劉禹錫詩句“一入鳳凰池”,即表達對宰相權位的向往。
唐代詩詞中常以“鳳凰池”泛指景色優美的池沼,或借指仙境中的池水。例如李紳《憶春日曲江宴後許至芙蓉園》中“鳳凰池畔泛金樽”,描繪宴飲雅趣。
古代文人曾将硯台雅稱為“鳳凰池”,這一用法多見于文房用具的别稱。
湖北武當山地區流傳“鳳凰池”的傳說,相傳池水由鳳凰啄出,與唐代修建太和宮的曆史相關。此類傳說為地名增添了文化色彩,但非詞語本義。
“鳳凰池”核心含義與古代政治機構(中書省)、官職(宰相)相關,後衍生出對池水、硯台的美稱,部分傳說則賦予其地域文化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