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棄的意思、焚棄的詳細解釋
焚棄的解釋
(1).燒毀去除。《魏書·敬宗孝莊帝紀》:“詔以前朝勳書多竊冒,宜一切焚棄之。”《文選·應璩<百一詩>》 李善 題解引 晉 張方 《楚國先賢傳》:“ 汝南 應休璉 作《百一篇詩》譏切時事,徧以示在事者,鹹皆怪愕,或以為應焚棄之。 何晏 獨無怪也。”
(2).指焚如和棄市。《舊唐書·哀帝紀》:“示焚棄之典,以懲顯負之蹤。”參見“ 焚如 ”。
詞語分解
- 焚的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棄的解釋 棄 ì 舍去,扔掉:抛棄。遺棄。棄權。棄市(古代在鬧市執行死刑,并将屍體暴露街頭)。棄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棄養(父母死亡的婉辭)。棄置不顧。棄瑕錄用。 取 筆畫數:; 部首: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焚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
燒毀去除
這是該詞最常用的釋義,指通過焚燒的方式銷毀或廢棄某物。例如:
- 《魏書·敬宗孝莊帝紀》記載:“诏以前朝勳書多竊冒,宜一切焚棄之。”,意為銷毀僞造的功勳記錄。
- 晉代張方在《楚國先賢傳》中提到,應璩的《百一詩》因諷刺時政,有人建議“焚棄之”,即燒毀這些詩文。
-
指代兩種古代刑罰(焚如和棄市)
此義項較為罕見,屬于特定曆史語境下的用法:
- 《舊唐書·哀帝紀》中“示焚棄之典”,即用焚燒和棄市(公開處決)的刑罰警示犯罪者。
現代使用建議:當前“焚棄”多用于描述焚燒處理廢棄物的行為(如垃圾焚化),或強調徹底銷毀文件、物品等場景。需注意第二個義項已隨曆史演變逐漸淡化。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焚棄 (fen4 qi4)
【意思】焚棄是指将物品或建築用火燒毀或銷毀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焚棄的偏旁部首是火字旁,拆分成火字和棄字兩個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焚棄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使用。棄字來自于古文中的遣字,表示抛棄、擯棄之意。火字則代表着火焰和燃燒。
【繁體】繁體字“焚棄”是焚棄的繁體寫法,在一些地區和文化中仍然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燔(fan2)和砧(zhen1)也可以用來表示焚棄的意思。
【例句】
1. 他把舊書籍都焚棄了,以便騰出空間來擺放新的。
2. 部隊焚棄了敵人的軍營,以防止他們再度使用。
【組詞】
1. 焚燒(fen2 shao1):用火燒物品或建築的行為。
2. 焚化(fen2 hua4):将屍體或物品用火燃燒為灰燼的過程。
3. 焚毀(fen2 hui3):将物品完全燒毀。
【近義詞】
1. 燒毀:将物品或建築物完全燒毀。
2. 摧毀:用力破壞或破裂物體。
【反義詞】
保存:保留物品或建築物,防止其被破壞或消失。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