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節。《史記·趙世家》:“ 簡子 乃告諸子曰:‘吾藏寶符於 常山 上,先得者賞。’諸子馳之 常山 上,求,無所得。 毋卹 還,曰:‘已得符矣。’ 簡子 曰:‘奏之。’ 毋卹 曰:‘從 常山 上臨 代 , 代 可取也。’ 簡子 於是知 毋卹 果賢,乃廢太子 伯魯 ,而以 母卹 為太子。”後遂以“寶符”為稱美 趙 之地勢或 趙 氏子孫的典實。 唐 駱賓王 《夏日遊德州贈高四》詩:“紫電浮匣劍,青山孕寶符。” 唐 李白 《贈宣城趙太守悅》詩:“ 趙 得寶符盛,山河功業存。” 唐 李德裕 《贈故蕃維州城副使悉怛謀制》:“昔 常山 臨 代 ,為全 趙 之寶符; 河 西絶 羌 ,斷西戎之右臂。”
(2).寶玺和符命。《新唐書·肅宗紀》:“ 上皇天帝 禦 宣政殿 ,授皇帝傳國、受命寶符,冊號曰 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 。”
(3).上天所賜的符命。《宋史·樂志九》:“天錫寶符,俾熾而昌。”
(4).古時避邪驅鬼的符箓。 宋 劉過 《沁園春·觀競渡》詞:“香黍纏絲,寶符插艾,猶有樽前兒女懷。”按,《後漢書·禮儀志中》:“仲夏之月……以桃印長六寸,方三寸,五色書文如法,以施門戶。”又:“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
“寶符”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朝廷信物的符節
指古代朝廷用作憑證的符節,象征權力或命令。例如《史記·趙世家》記載,趙簡子将寶符藏于常山,其子毋卹通過分析地勢獲得認可,最終被立為太子。這一典故也引申為對趙氏家族或地勢的贊美。
寶玺與符命
指帝王所用的印玺和象征天命的符書。如《新唐書·肅宗紀》提到,唐肅宗受“傳國寶符”冊封,體現其統治合法性。
上天賜予的符命
帶有宗教或神話色彩,指上天授予的祥瑞征兆,多見于史書對帝王功績的描述。
驅邪避鬼的符箓
民間信仰中用于驅邪的符咒,如唐代駱賓王詩句“青山孕寶符”即指此類符箓。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