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分斤掰兩的意思、分斤掰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分斤掰兩的解釋

(1) [pinch pennies;be so stingy as to count pennies] 斤:也作“金”。比喻斤斤計較

這麼一點小事,就值不得分斤掰兩地去争了

(2) 亦作“分斤較兩”

詳細解釋

亦作“ 分斤撥兩 ”。亦作“ 分金掰兩 ”。形容為人小氣,過分計較。《紅樓夢》第四五回:“真真泥腿光棍,專會打細算盤,分金掰兩的。”《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不是我説句分斤掰兩的話咧,舅爺有什麼高親貴友該請到他 華 府上去?” 孫犁 《村歌》:“可是俺們那組,都說大家既是合適,才組織到一塊,不願意分斤撥兩的,顯着薄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分斤掰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ēn jīn bāi liǎng,其核心含義是比喻過分計較瑣碎的利益或細節,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信息


具體釋義

  1. 字面含義:
    “分”“掰”均指分開的動作,“斤”“兩”是古代重量單位(1斤=16兩)。字面意思是“連一斤一兩都要分開計算”,引申為對微小利益或細節的過度計較。

  2. 用法:

    • 作謂語、定語,如:“他為人分斤掰兩,從不肯吃半點虧。”
    • 多用于口語或文學作品中,強調行為的小氣或瑣碎。

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别 詞語 說明
近義詞 斤斤計較、锱铢必較 均指對小事過分在意
反義詞 寬宏大量、豁達大度 強調不計較、心胸開闊

例句與語境


該成語通過具象化的動作(分、掰)和微小單位(斤、兩),生動刻畫了“過分計較”的行為,常用于提醒人們避免因小失大。其出處和用法均體現了漢語文化中對“度量”與“格局”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斤掰兩的意思

“分斤掰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分辨輕重、大小。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來形容人們對事物進行權衡評價的能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成語由“分”、“斤”、“掰”、“兩”四個字組成。

來源與繁體

“分斤掰兩”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晉書·蘇秦傳》:“故夙儒皆有分斤掰兩之智。”後來成為通常用于表達人們辨别輕重的能力。

在繁體中,“分斤掰兩”成為手寫正字體,“分斤掰兩”。其中,“兩”字用了“兩”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不同于現代。例如,“分”字古時寫作“份”,“兩”字古時寫作“倆”。因此,成語“分斤掰兩”在古時候的寫作形式為“份斤掰倆”。

例句

1. 他對人物的分辨能力非常準确,總能準确地分斤掰兩。

2. 在商場裡,我們要善于分斤掰兩,不要被外觀所蒙蔽。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分寸、分别、權衡。

近義詞:辨别、鑒别。

反義詞:目不識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