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篚的意思、苞篚的詳細解釋
苞篚的解釋
代指搜刮的財物。苞,通“ 包 ”,蒲包;篚,竹器。《梁書·王亮傳》:“出守名邦,入司管轄,苞篚罔遺,而假稱折轅。”
詞語分解
- 苞的解釋 苞 ā 花托下面像葉的小片:花苞。苞片。含苞待放。 茂盛:竹苞松茂。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篚的解釋 篚 ě 古代盛物的竹器。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苞篚”的漢語詞典釋義及文獻考據
“苞篚”為古代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文獻用例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
本義解析
- “苞”原指包裹或捆紮,《說文解字》釋為“草也,南陽以為粗履”,引申為以植物編織的容器。
- “篚”為竹制方形禮器,《周禮·地官》載“掌金玉錫石之地……凡祭祀,共其金版之飨,與其篚物”,特指盛放貢品或禮物的器皿。
- 二字合稱“苞篚”,指以植物編織的包裹或盛放貢品的竹器,後演變為進獻貢品的代稱。
-
文獻用例
- 《尚書·禹貢》載“厥苞橘柚”,孔穎達疏“苞謂裹束”,指以植物包裹貢品;《詩經·小雅》中“承筐是将”亦與“篚”的禮儀功能相類。
- 漢代鄭玄注《禮記》時強調“苞篚”為祭祀中“承天之物”的象征,體現古代禮制中對自然與儀典的重視。
-
文化引申
唐宋後,“苞篚”詞義擴展,如《全唐詩》用“苞篚入貢”形容邊疆獻禮,強調政治臣屬關系;明清方志中則多指地方特産進獻中央的禮儀流程。
學術參考來源
- 《說文解字》
- 《周禮注疏》
- 《尚書正義》
- 《禮記集解》
- 《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苞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苞”和“篚”組合而成。其中:
- 苞:通假為“包”,指蒲包(古代用蒲草編織的包裹);
- 篚:竹制容器,用于盛放物品。
- 引申義:合稱代指搜刮的財物,含貶義,常用于描述官吏貪腐行為。
二、文獻例證
《梁書·王亮傳》中記載:“出守名邦,入司管轄,苞篚罔遺,而假稱折轅。”
此處“苞篚”暗指官員利用職權斂財,卻假借其他名義掩飾。
三、補充說明
- 文化背景:古代蒲包、竹篚本是普通容器,但因常被用作送禮或收納財物,逐漸衍生出“貪腐”的象征意義。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梁書》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傍蔭鞭擊比較語言學豺狼鈔虜成親癡話楚腰衛鬓觕砺玳瑁梁雕候地景定交風瞀封刃副研究員臯呂歌唱家管擅孤文斷句好看花青花賬觳食講釋鷮息槿闌金吾決竭口乾舌燥闊悰雷火籤兒陵稻卵白旅遊資源帽花恁底平西契面銀青料蚑行蠕動瑞相扇蕩舍藏賒荷深毖生疾施樂事宜庶彙豎笠碎步陶真土铛圖障五愛屋山頭矹矹崄塞消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