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比喻引導衆生渡過苦海到達彼岸的佛法。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寶筏渡迷川。” 明 孫梅錫 《琴心記·錦江曉發》:“ 恒 沙渺,彼岸平,從教寶筏濟衆生。” 清 趙翼 《題王摩诘<渡水羅漢圖>詩》:“我聞釋氏妙變化,寶筏能引迷津斷。”
“寶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其解釋可歸納如下:
“寶筏”字面指“珍貴的筏子”,由“寶”(寶貴)和“筏”(木或竹制的浮船)組成,比喻能幫助人們渡過危險或困難的人、事物或方法。
該詞源自佛教術語,象征佛法如筏,引導衆生脫離苦海、抵達覺悟彼岸。例如唐代李白詩雲:“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春日歸山寄孟浩然》),即以“寶筏”暗喻佛法的指引作用。
後世逐漸泛化為解決難題的關鍵工具或思想,如“升平寶筏”指維護太平的策略。在文學作品中,也用于形容突破困境的珍貴途徑。
“寶筏”兼具宗教哲理與現實隱喻,既承載佛教渡人離苦的深意,也廣泛用于贊美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工具或思想。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佛教背景,可查閱中的古籍例證。
「寶筏」是一個成語,意為寶貴的船筏。它的拆分部首是「宀」和「⺮」,筆畫數共計13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文觀止·白石道人栽桑園記》。其中的一句話是「寶筏橫空,抵福島矣!」,意指寶貴的筏船橫渡過寬廣無垠的福島。
「寶筏」的繁體字為「寶筏」。
在古代,「寶筏」的寫法并未有太大變化,依然是「寶筏」。
1. 他的船筏就像一艘寶筏,載滿了這片海洋的珍寶。
2. 這本書如同一隻寶筏,引領着我穿越知識的海洋。
組詞中可以以「寶」或「筏」作為元素構成新詞,比如「寶藏」、「寶石」、「筏子」、「木筏」等。
與「寶筏」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寶船」、「神舟」。
「寶筏」的反義詞可理解為「破船」或「搖筏」,意指損壞的船隻或不穩定的筏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