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執的意思、封執的詳細解釋
封執的解釋
《莊子·齊物論》“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唐 成玄英 疏:“初學大賢,鄰乎聖境,雖復見空有之異,而未曾封執。”原謂執持事物的界域,後引申為固執,執著。 唐 白居易 《禽蟲十二章》詩序:“每章可緻一哂,一哂之外,亦有以自警其衰耄封執之惑焉。”《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六年》:“至于出納移用,均會有無,則專吝封執,動相違戾。”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於是乃不恤守文之非難,掃除情見之封執。”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 執的解釋 執 (執) í 拿着:執刃。執鞭。執筆。 掌握:執政。執教(刼 )。 捕捉,逮捕:戰敗被執。 堅持:固執。執意。 實行:執行。 憑單:回執。 朋友:執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簡稱“執”)。 姓。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封執”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意義圍繞“固執”或“執著”展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
哲學起源
源自《莊子·齊物論》中“未始有封也”的注解。唐代成玄英在疏解中提到“初學大賢……未曾封執”,原指對事物界限的執持。此處的“封”指事物的界域,“執”為堅持,合指對事物分界的固守。
-
引申義演變
後世逐漸從哲學概念演化為“固執、執著”的通用含義。如白居易在《禽蟲十二章》詩序中以“封執”自警年老時的偏執。
二、具體用法
- 古代文獻:多用于形容對觀念或事物的過度堅持,如《續資治通鑒》中描述官員對權力的固守。
- 現代解釋:部分資料(如)将其擴展為“以權力壓制真相”,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
三、辨析與總結
- 正确理解:應以權威典籍(如漢典)為基礎,即“固執、執著”。
- 常見誤區:避免與“封鎖真相”等現代政治化解讀混淆,除非有明确語境支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典及唐代疏注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執(fēng zh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代封印、封閉、限制等概念。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尚”部,右邊是“執”部。根據筆畫順序,它有16個筆畫。《康熙字典》将其釋義為“封印,封閉”,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中也有使用。《封執》的繁體寫法是“封執”。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封執沒有一種固定的古代字體。因為漢字的形态在演變過程中有所變化,所以不同曆史時期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無論怎樣變化,封執的基本含義并沒有改變。
以下是《封執》的一個例句:
封執不嚴,後果不堪設想。
與封執相關的詞語包括:封閉、封存、封禁、封鎖等,它們都表示限制或關閉某物的行為。而與封執相反的詞語包括:開放、解封、寬容、釋放等,它們表示解除限制或開放的行為。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