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詠的意思、諷詠的詳細解釋
諷詠的解釋
見“ 諷詠 ”。
亦作“ 諷詠 ”。諷誦吟詠。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聽誦詩書諷詠之音,不聽淫聲,不視邪色。” 明 海瑞 《訓諸子說》:“聖賢以識真誨人,其説備在方冊,踴躍於諷詠,而不能以自已。”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序:“所居東偏小室,設榻帷額中盡書 元亮先生 《飲酒詩》,朝夕諷詠,有會於心,爰用追和,以誌所懷。”
詞語分解
- 諷的解釋 諷 (諷) ě 不看着書本念,背書:諷誦(抑揚頓挫地誦讀)。諷詠。 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諷刺。諷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谏)。諷喻(一種修辭手法,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諷一勸百
- 詠的解釋 詠 ǒ 唱,聲調有抑揚地念:詠贊。歌詠。吟詠。詠唱。 用詩詞等來描述,抒發感情:詠梅。詠史。詠懷。詠歎。詠歎調(富于抒情的獨唱曲)。 指詩詞:佳詠。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諷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用法和現代理解來解析:
基本解釋
諷詠(拼音:fěng yǒng)指諷誦吟詠,即通過誦讀、吟詠詩文來體會其内涵。這一解釋在多個古籍中均有體現,例如:
- 晉代張華《博物志》提到“聽誦詩書諷詠之音”;
- 明代海瑞強調通過“諷詠”聖賢經典來領悟真理。
常見誤解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通過諷刺表達不滿”,這可能是對“諷”字的現代引申義(諷刺)的誤讀。實際上,“諷”在古漢語中多指“背誦、誦讀”(如《說文解字》中“諷,誦也”),因此“諷詠”更偏向文學性的誦讀與品味,而非諷刺。
用法與語境
- 文學修養:古人通過諷詠經典來提升學識,如清代黃鷟來“朝夕諷詠,有會於心”。
- 禮儀規範:張華提到“諷詠”與端正行為相關,體現古代文人對修身的要求。
“諷詠”的核心含義是誦讀并深入體會詩文,而非現代語境中的諷刺。需注意結合古籍用例理解其本義,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諷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诙諧、調侃或挖苦的方式來表達,通常用來嘲笑或諷刺某人、某事或某種态度。現在來介紹一下《諷詠》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諷詠》的拆分部首是“言”和“詠”,其中“言”表示詞語的意思,而“詠”表示歌頌或吟誦。按照筆畫來看,《諷詠》中的第一個字“諷”有11畫,而第二個字“詠”有12畫。
關于《諷詠》這個詞的來源,它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但具體的起源尚不得而知。
至于繁體字,《諷詠》在繁體中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即“諷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一定的不同。然而,《諷詠》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所以我們無法找到它的古代寫法。
下面給出幾個例句來說明《諷詠》的用法:
1. 他用尖刻而幽默的言辭給予了那位政治家一番諷詠。
2. 這首諷詠詩揭示了社會上一些人的虛僞和冷酷。
除了《諷詠》以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語。一些組詞包括諷刺、譏諷和譏嘲。
一些近義詞包括嘲笑、調侃、挖苦和戲谑。
反義詞則包括贊美、褒揚和歌頌。
希望以上的解釋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