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衣淺帶的意思、縫衣淺帶的詳細解釋
縫衣淺帶的解釋
寬袖大帶。古代儒者之服。亦指儒者。《莊子·盜跖》:“今子脩 文 武 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僞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成玄英 疏:“制縫掖之衣,淺薄之帶。” 郭慶藩 集釋:“縫衣淺帶, 向秀 注曰:‘儒服寬而長大。’” 唐 李白 《冬夜裴郎中薛侍禦宴集序》:“賢豪畢萃,升降有序,縫衣淺帶,十有五人。”參見“ 縫掖 ”。
詞語分解
- 縫衣的解釋 .縫掖之衣。一種袖子寬大的衣服,古代儒者所穿。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詩:“縫衣比多士,往往在丘壑。”參見“ 縫掖 ”。.縫制衣服。
- 帶的解釋 帶 (帶) à 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帶子。皮帶。領帶。一衣帶水。 像帶子的長條物:帶鋼。帶魚。聲帶。 車輪胎:車帶。外帶。 區域:地帶。溫帶。 佩戴,披挂:帶孝。帶劍。 隨身拿着:攜帶。帶挈。
網絡擴展解釋
“縫衣淺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éng yī qiǎn dà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
本義
指古代儒者所穿的寬袖大帶服飾,借代儒者身份。
該詞出自《莊子·盜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後世,縫衣淺帶,矯言僞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這裡“縫衣淺帶”直接描述儒者的衣着特征。
-
引申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修補衣物不夠仔細,比喻做事敷衍”。這一說法可能源于對字面的誤解,但并非傳統經典釋義。
使用場景
- 古典文學:多用于指代儒生或文人群體。
例:唐代李白詩中曾用“縫衣淺帶”形容儒士風範。
- 現代誤用:需注意語境,若用于批評敷衍了事,需結合上下文說明,避免歧義。
權威來源對比
解釋類型 |
來源依據 |
權威性 |
儒者服飾 |
《莊子》、搜狗百科、滬江詞典 |
極高 |
敷衍了事 |
部分現代詞典 |
中等/低 |
建議在正式場合或學術讨論中采用傳統釋義,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縫衣淺帶是一個常用的成語,用來形容人的才能和修養淺薄,或者說某些事物質量不好、工藝不精細。下面是對該詞的拆分、來源、繁體字、古時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縫 (缶部, 9畫):意為縫合。
- 衣 (衣部, 5畫):表示衣物。
- 淺 (水部, 8畫):表示淺薄。
- 帶 (巾部, 4畫):表示帶子。
來源:
《縫衣淺帶》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戲曲《西漢演義》中,常用來形容劇中人物的才藝和品德淺薄。
繁體寫法:
縫衣淺帶
古時漢字寫法:
拼音:féng yī qiǎn dài
注音:ㄈㄥˊ ㄧ ㄑㄧㄢˇ ㄉㄞˋ
例句:
1. 他的知識淺薄,可以說是縫衣淺帶。
2. 這件衣服的做工非常差勁,簡直就是縫衣淺帶。
組詞:
1. 縫衣:表示縫制衣物。
2. 淺薄:指知識、經驗不深。
3. 帶子:表示用來束縛或系在物體上的條狀物。
近義詞:
1. 才疏學淺
2. 知識貧乏
3. 淺嘗辄止
反義詞:
1. 博古通今
2. 知識淵博
3. 精益求精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