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美妙的音樂。多指笙箫等細樂。 南朝 梁 江淹 《燈賦》:“命綵女兮,餌丹砂而學鳳音。”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治化》:“映景星於初月,聆鳳音於将曉。” 北齊 劉晝 《新論·崇學》:“ 崑 竹未斷,則鳳音不彰。”參見“ 鳳吹 ”。
“鳳音”是一個具有文化意蘊的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與應用:
“鳳音”字面意為“鳳凰的聲音”,比喻美妙動聽的音樂或聲音,尤其多指笙、箫等音色清雅的細樂。鳳凰作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祥瑞之鳥,象征吉祥與高貴,因此“鳳音”常被用于形容如鳳鳴般優美、令人愉悅的聲響。
這一詞彙的起源可追溯至南朝文獻:
“鳳音”不僅限于聽覺描述,還承載着對高雅藝術境界的追求。例如,古代文人常以“聆鳳音于将曉”(何遜《七召·治化》)寄托對理想化聲音或治世的向往。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藝術領域中的案例,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高權威性網頁(如、2)。
鳳音是一個漢字詞,也可以用作名字。在漢語中,鳳指的是鳳凰,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幸福。音指的是聲音。因此,鳳音可以理解為美妙的音樂聲或優美的聲音。
鳳字可以從字形上分為兩個部分,分别是“幾”和“用”,幾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座位或坐,用表示使用。鳳字共有9個筆畫。
鳳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鳳在繁體中的寫法保留了原始字形,形态更加優美,但筆畫數目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寫法有所不同。鳳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字形更加簡潔,沒有那麼多的筆畫。
1. 她的歌聲像鳳音一樣美妙動人。
2. 這個音樂會上的鋼琴演奏真是如鳳音般的絕美。
鳳舞、鳳翔、鳳凰台、鳳梨等。
近義詞:美妙的聲音、悅耳的音樂、動聽的樂聲。
反義詞:刺耳的聲音、難聽的音樂、嘈雜的樂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