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天行的意思、冻天行的详细解释
冻天行的解释
时症名。即伤寒病。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他﹞一来投不着主儿,二来又染了一场冻天行的病证,不要説盘缠使尽,连身上的衣服也典卖尽了。”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你兄弟在店肆中安下,染了一场冻天行证候,不能进身也。”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孩儿是 徐州 安山县 人氏,姓 陈 名 虎 ,出来做买卖,染了一场冻天行的症候,把盘缠都使用的无了。”
词语分解
- 冻的解释 冻 (凍) ò 液体或含水分的东西遇冷凝结:冻结。冻害。冻馁。 汤汁凝成的胶体:鱼冻。肉冻。 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外面很冷,真冻得慌。防冻。冻伤。冻疮。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天行的解释 .天体的运行。《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颖达 疏:“行者,运动之称……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復始,无时亏退。” 唐 韩愈 《重云李砚疾赠之》诗:“天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网络扩展解释
“冻天行”是一个古代医学术语,主要用于元代文献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 含义:指“伤寒病”或流行性疫病,属于古代对传染性疾病的统称。
- 词源:由“冻”(寒冷)、“天行”(流行病)组合而成,强调寒冷季节或气候引发的传染性疾病。
文献溯源
- 元代戏曲引用:
- 李行道《灰阑记》提到人物因“冻天行”耗尽钱财治病。
- 无名氏《冻苏秦》中描述角色染此病后无法正常生活。
- 这些用例表明该词在元代口语及文学中较常见。
语言特点
- 拼音与注音:dòng tiān xíng,注音为ㄉㄨㄥˋ ㄊㄧㄢ ㄒㄧㄥˊ。
- 构词结构:复合词,结合自然现象(冻)与疾病特征(天行),反映古人对病因的朴素认知。
现代关联
- 对应病症:现代医学中,“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症状包括高烧、腹痛等,需抗生素治疗。但古代“冻天行”可能涵盖更广的寒季流行病。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冻天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冻天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寒冷刺骨,天气极冷。
拆分部首和笔画
《冻天行》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冫,笔画数为7。
来源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来源信息。
繁体
《冻天行》的繁体字为「凍天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冻天行》可以写作「凍天行」或「冻天行」。
例句
外面的寒风刮得真厉害,仿佛要冻天行。
组词
冰天雪地、冻水三尺、冷冻食品
近义词
寒风刺骨、天寒地冻
反义词
暖意融融、温暖如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