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之志的意思、東山之志的詳細解釋
東山之志的解釋
指隱居的念頭。《晉書·謝安傳》:“ 安 雖受朝寄,然 東山 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唐 王維 《與工部李侍郎書》:“時與風流儒雅之士,置酒高會,吟詠先王遺風,翛然有 東山 之志。”參見“ 東山 ”。
詞語分解
- 東山的解釋 .《詩·豳風·東山》:“我徂 東山 ,慆慆不歸。” 朱熹 集傳:“ 東山 ,所征之地也。”後因以代指遠征或遠行之地。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 玉汝 有愛妾 劉氏 ,将行,劇飲通夕…… 劉貢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網絡擴展解釋
“東山之志”是一個漢語成語,指隱居不仕的志願,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隱居的念頭或志向,表達對世俗功名的淡泊,向往歸隱山林的生活。該成語為中性詞,多用于描述文人雅士的志向。
2.典故出處
- 核心典故:源自東晉謝安的事迹。謝安早年隱居會稽東山(今浙江上虞),多次拒絕朝廷征召,後雖出仕為官,但歸隱之志始終未改。此典出自《晉書·謝安傳》和《世說新語·排調》。
- 其他說法:部分文獻(如)提到《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東山之志”的表述,但主流觀點仍以謝安典故為源。
3.用法與例句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賓語。
- 例句:唐代王維在《與工部李侍郎書》中寫道:“時與風流儒雅之士,置酒高會,吟詠先王遺風,翛然有東山之志。”
4.延伸解析
- 文化内涵:成語反映了古代士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既有入世抱負,亦存退隱情懷。
- 近義表達:可與“歸隱之志”“林泉之志”等替換,但“東山之志”特指謝安典故,更具曆史指向性。
5.權威參考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晉書·謝安傳》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山之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有遠大的抱負和志向。它由三個字組成,可以拆分成東、山和志。其中,東的部首是一,山的部首是山,志的部首是心。依次拆分的筆畫數是一畫、三畫和八畫。這個成語的來源與古代文人有關,他們常常希望自己的志向能夠像東山一樣高遠。《東山之志》也有繁體字的寫法,為東山之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字形。例如,東山之志在古代寫作東山之誌。這個成語可以用在例句中,比如:"他有着東山之志,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除了這個成語之外,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東山再起、志在東山等。與《東山之志》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志存高遠、雄心壯志等,相反的意思則是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等。希望這樣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