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的意思、東晉的詳細解釋
東晉的解釋
朝代名。公元317-420年。 西晉 滅亡後, 司馬睿 在 建康 (今 江蘇省 南京市 )重建政權,史稱 東晉 。後為 南朝 宋 劉裕 取代。共曆十一帝。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 晉的解釋 晉 ì 進:晉級。晉升。晉谒(進見)。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 中國山西省的别稱:晉劇。 中國朝代名:西晉。東晉。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東晉(317年-420年)是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朝代,由西晉宗室司馬睿南遷後建立,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其含義及曆史特征:
一、基本定義
東晉是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在南方重建的政權,定都建康(今南京)。其統治範圍主要位于長江中下遊及以南地區,與北方的“五胡十六國”長期對峙,形成南北分治格局。
二、曆史脈絡
- 建立背景
西晉因“八王之亂”和少數民族入侵而滅亡。317年,琅琊王司馬睿在王導等士族支持下稱帝,開啟東晉。
- 時間跨度
存續103年(317-420年),共傳11帝,最終被劉裕建立的劉宋取代。
三、政治特點
- 門閥士族掌權
形成“王與馬,共天下”格局,琅琊王氏、庾氏、桓氏等大族輪流掌控朝政,皇權相對弱勢。
- 頻繁内亂
如王敦之亂(322年)、蘇峻之亂(327年)等,削弱了中央集權。
四、重要事件
- 北伐嘗試:祖逖、桓溫、劉裕等多次北伐,但成效有限,僅劉裕一度收複洛陽、長安。
- 淝水之戰:383年謝安以少勝多擊敗前秦苻堅,保全東晉政權。
五、曆史地位
東晉是六朝(孫吳、東晉、宋、齊、梁、陳)之一,推動了江南經濟開發,促進了南北文化融合。其門閥政治模式對南朝影響深遠。
如需更詳細的時間線或人物事迹,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專業論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晉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時期,指的是公元317年至420年間的一個朝代。它是三國時期的曹魏滅亡後,由于晉朝劉峻對司馬炎篡奪帝位的不滿,而在南方建立的。
按照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東晉》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四個部分:東(部首:一,筆畫:1)、晉(部首:日,筆畫:4)、止(部首:止,筆畫:4)、王(部首:王,筆畫:4)。
《東晉》一詞的來源是以晉朝為基礎,取字面的南方和東方之意。晉朝的都城洛陽在中原地區,因此南方晉朝可以稱為東晉,以與北方的西晉區分開來。
在繁體字中,東晉兩個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東晉時期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在漢字書法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些許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東晉時期,中國文化藝術得到了迅速發展。
一些與東晉相關的詞彙有:王國、中原、南方、朝代等。
在東晉時期,與東晉相對的是西晉。所以,西晉可以作為東晉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