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洞貫的意思、洞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洞貫的解釋

(1).穿透。《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瑜 之東渡,因與同行”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曜 《吳書》:“﹝ 魯肅 ﹞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貫。”《新唐書·薛仁貴傳》:“帝曰:‘古善射有穿七劄者,卿試以五甲射焉。’ 仁貴 一發洞貫。” 清 錢學綸 《語新》卷上:“身被十八創,且以兩手足合掌,用尖刃洞貫,索縛如豕。”

(2).通曉,透徹了解。《太平禦覽》卷二六6*四引 晉 袁山松 《後漢書》:“ 岑晊 字 公孝 ,高才絶人,五經六藝,無不洞貫。”《朱子語類》卷一○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來看去,直待無可看,方換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洞貫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洞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釋義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礎釋義

  1. 穿透
    指物體被箭、刃等利器完全穿透。
    例句:

    • 《三國志》注引《吳書》記載,魯肅射箭“矢皆洞貫”盾牌。
    • 《新唐書·薛仁貴傳》描述薛仁貴射箭“一發洞貫”五層铠甲。
  2. 通曉、透徹了解
    形容對知識、學問的深刻掌握。
    例句:

    • 《太平禦覽》稱岑晊“五經六藝,無不洞貫”。
    • 《朱子語類》提倡讀書應“自然洞貫”其義理。

二、延伸解析

相關引用可參考漢典()及古籍文獻(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洞貫(ㄉㄨㄥˋ ㄍㄨㄢˋ)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穴(⺣)和貫(貫)。穴為上部部首,貫為下部部首。洞的部首穴表示洞穴的意思,貫的部首貫表示貫通的意思。 洞貫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洞洞之什》中。它的意思是穿透,貫穿,代表着能夠從一端穿透到另一端,貫通全程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洞貫仍然保持着相同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洞貫的寫法沒有太大改變,隻是字形稍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古漢字寫法為“洞貫”。但整體來說,洞貫的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以下是一些洞貫的例句: - 勇氣洞貫着他的心靈。 - 這首歌洞貫了整個世界。 洞貫的組詞包括:貫徹、貫通、洞悉等。 與洞貫意義相近的詞有:貫徹、透徹、通透。 與洞貫意義相反的詞有:阻塞、封閉、截斷。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