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st] 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请客的人。因郑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左传·僖公三十年》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唐· 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
春秋 时, 晋 秦 合兵围 郑 , 郑文公 使 烛之武 说 秦穆公 ,曰:“若舍 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事见《左传·僖公三十年》。 郑 在 秦 东,接待 秦国 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因以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唐 李白 《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於此卧云松。”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二折:“他每可几曾做那五百钱东道主。”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二十章:“ 宁安寨 的人们,做为东道主,一面忙着欢送即将出征的子弟兵,还一面忙着接应、招待这些来自各个村庄的乡亲们。”亦称“ 东道主人 ”。《周书·文帝纪上》:“令亲人 蔡儶 作牧 河 济 ,厚相恩赡,以为东道主人。”《红楼梦》第三七回:“我虽不能做诗,这些诗人竟不厌俗,容我做个东道主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东道主汉语 快速查询。
“东道主”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演变如下:
该词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时期,晋、秦两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时提到:“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此处“东道主”指郑国位于秦国东面,可为秦国使节提供物资补给,引申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古代含义:
原指位于东方的接待方,后泛指接待宾客或宴客的主人。例如唐代李白诗句“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根据客人来向不同,还衍生出“北道主”等称呼(如客人从南而来)。
现代扩展:
现代语境中,该词不仅指个人或家庭的主人,还可指赛事、会议的主办方。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被称为“东道主”。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左传》原文及《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等诗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