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誅的意思、抵誅的詳細解釋
抵誅的解釋
抵罪處死。《呂氏春秋·分職》:“若是,則受賞者無德,而抵誅者無怨矣。”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今奉币役至 南夷 ,即自賊殺,或逃亡抵誅,身死無名,謚為至愚,恥及父母,為天下笑。”
詞語分解
- 抵的解釋 抵 ǐ 擋,拒,用力對撐着:抵擋。抵制。抵抗。抵賴。 頂撞,沖突,矛盾:抵觸。 代替,相當,頂替:抵押。抵償。抵充。抵還(俷 )。 到達:抵京。抵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誅的解釋 誅 (誅) ū 把罪人殺死:害民者誅。誅滅。誅鋤。誅戮。伏誅。 責罰:誅意(不問罪行,隻根據其用心訛定罪狀)。口誅筆伐。 責求:誅求無已(一味索取,沒有止境)。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抵誅”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抵誅指因犯罪而受到處死的懲罰,即“抵罪處死”。該詞由“抵”(承擔、抵償)和“誅”(處死)組合而成,強調以死刑抵償罪行。
2.發音與注音
3.文獻出處
- 《呂氏春秋·分職》
例句:“若是,則受賞者無德,而抵誅者無怨矣。”
含義:說明賞罰分明時,受罰者不會産生怨恨。
-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
例句:“今奉币役至南夷,即自賊殺,或逃亡抵誅,身死無名。”
含義:描述因逃避勞役而犯罪被處死的後果。
4.現代使用
“抵誅”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其近義詞可參考“伏誅”“償命”等,但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背景或相關古籍,可參考《呂氏春秋》及漢代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誅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抵誅(dǐ zhū)這個詞意為反擊并懲罰,通常用于形容對罪惡行為的懲罰或報複。其中,“抵”表示反擊,抵抗,“誅”表示處罰或殺害。
抵誅的拆分部首是從左至右依次為手(扌)和言(讠)。它的筆畫數為10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形容了古代社會對犯罪行為的處理方式。古時候,當有人犯下嚴重罪行時,他們往往會受到社會的抵抗和法律的制裁,以還給社會公正和恢複秩序。
"抵誅"在其繁體字形式中寫作抵誅。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抵誅的古代寫法為“抵誅”,其中“抵”的寫法較為簡單,類似現代的寫法;而“誅”的寫法是由“⺨”和“主”組成,象征着對罪犯首領的執行。
例如,可以使用抵誅的句子如下:他因為犯下嚴重罪行,最終遭到了抵誅。
與抵誅相關的組詞包括抵制、抵抗、誅殺等。
與抵誅近義的詞語有懲罰、制裁、報複等。
抵誅的反義詞則是寬恕、寬容、原諒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