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望的意思、地望的詳細解釋
地望的解釋
(1). 魏 晉 以下,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大姓壟斷地方選舉等權力,一姓與其所在郡縣相聯繫,稱為地望。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臯下》:“ 韋斌 雖生于貴門,而性頗厚質,然其地望素高,冠冕特盛。” 宋 陳亮 《又祭呂東萊文》:“惟兄天資之高,地望之最,學力之深,心事之偉,無一不具。” 清 趙翼 《題淑齋官署》詩:“粉署含香地望華,天教作吏亦清嘉。”
(2).指地理位置。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二:“ 聖祖 勒銘 狼胥之山 ,其山必距 昭莫多 不遠,則是以 汗山 或 肯特嶺 為 狼居胥山 。準其地望,皆與古書相合。” 王國維 《觀堂集林·漢郡考上》:“ 東高宛城 ,以今地望準之,當在 樂安 、 高宛 之間。” 郭沫若 《孔雀膽的故事》:“我沒有到過 昆明 和 大理 ,地望和土宜對于我是一片空白。”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望的解釋 望 à 看,往遠處看:望見。眺望。張望。望塵莫及(喻遠遠落後)。望風捕影。 拜訪:看望。拜望。探望。 希圖,盼: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望族。名望。聲望。威望。 向,朝着:望東走。
網絡擴展解釋
“地望”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曆史文化概念,其解釋需結合不同時期的語境:
一、門閥士族的郡望标識(核心含義)
魏晉至隋唐時期,因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士族大姓通過郡縣籍貫與姓氏綁定形成特殊社會地位。例如:
- 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等大族,以郡望彰顯身份,壟斷地方選舉權力。
- 東晉南遷士族為保持地望,設置“僑置州郡”(如南琅琊郡),将原籍地名移植到江南。
二、地理位置的代稱(引申含義)
明清文獻中常指代空間方位,例如:
- 清代魏源考證《聖武記》時,用“地望”分析山川位置關系。
- 王國維在《漢郡考》中通過地望推斷古城方位。
延伸閱讀
地望制度深刻影響了古代政治結構,如唐代《氏族志》将地望作為評定士族等級的重要标準。這一概念至今仍是研究魏晉門閥制度的關鍵切入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望(dì wàng)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從地面上向遠處望去,尤指爬高處俯瞰或向遠虛空直視。
拆分部首:地(dì)+ 望(wàng)
地部首:土(tǔ)
望部首:月(yuè)
地望的來源:地望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篇》中,用來描述孔子的仰望姿态。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表示俯瞰遠景的詞語。
繁體寫法:地望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明确的古漢字寫法,地和望的字形古代并未有較大變化。
例句:他站在山頂處,地望遠處的美景。
組詞:地平、望高、地理
近義詞:遠眺、遠觀、瞰望
反義詞:仰視、低眼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若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