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鄭玄 注:“定,安其牀衽也;省,問其安否何如。”後因稱子女早晚向親長問安為“定省”。《漢書·杜周傳》:“﹝陛下﹞親二宮之饔膳,緻晨昏之定省。”《晉書·王坦之傳》:“ 孝宗太後 慈愛之隆,亦不必異所生, 琅邪王 餘姚主 及諸皇女,宜朝夕定省,承受教誨。” 宋 範成大 《次韻陳融甫見贈》:“歸驂不可駐,晨昏思定省。”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谏父》:“若重思唱隨之義,當同盡定省之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江城》:“明日可移家去,仍與父母同居,庶便定省。”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四章:“餘自是以來,焦悚萬狀,定省晨昏,輒不久坐。”
(2).泛指探望問候父母或親長。《晉書·習鑿齒傳》:“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未嘗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 宋 楊萬裡 《羅氏萬卷樓記》:“每月之吉,定省其母夫人外,即往山齋。”《好逑傳》第一回:“隻叫一個貼身伏侍的童子,叫做 小丹 的跟隨,畢竟自進京定省父母走了。”
"定省"是漢語中源自古禮制的複合詞,本義指子女對父母早晚請安的禮節,後引申為日常對尊長的關懷侍奉。《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子女早晚向親長問安"(來源:《漢語大詞典》第3版,商務印書館),這一釋義源自《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的記載(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
該詞包含雙重動作維度:
在現代漢語中,"定省"的使用呈現三個演變特征:
典型用例可見于《紅樓夢》第三十七回"晨昏定省,尚恐不遑"(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紅樓夢》校注本),展現傳統家族倫理規範。該詞的文化價值在于将抽象孝道具象化為可操作的行為準則,至今仍是中華孝文化的重要載體。
“定省”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請安的禮節,源自《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後擴展為泛指對父母或長輩的探望、問候,例如《晉書·習鑿齒傳》中“每定省家舅”即指探望舅父。
現代語境中,“定省”一詞使用較少,但可借指對長輩的關心與探望,常見于文言或曆史類文本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安幹白螭白日作夢白雲鞭麟笞鳳鄙異草介暢行無阻唱呼承塌出乎存奬打并大男小女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多角形風風韻韻佛口蛇心浮生若夢感恨弓弓諕吓鶴帳鴻儒穢渎活鱗嚼齒郊望驕溢教肄階道結驷鏡破钗分寖假浪子車領承蠻爲明堂末務木稼豈止曲江會群衆關系省形蜃炭甚嚣塵上時裝壽昌獸煙水囊説話天江钿頭銅符頹墊退堕土圍文品鄉談謝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