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話中的八匹龍馬。《楚辭·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王逸 注:“言己乘八龍神智之獸。”《漢書·揚雄傳上》:“既亡鸞車之幽藹兮,(焉)駕八龍之委蛇?”
(2).指 周穆王 的八匹駿馬。 唐 韓愈 《衢州徐偃王廟碑》:“ 周 天子 穆王 無道,意不在天下,好道士説,得八龍,騎之西遊,同 王母 宴於瑤池之上,歌謳忘歸。”
(3).稱 東漢 荀淑 八子。《後漢書·荀淑傳》:“有子八人: 儉 、 緄 、 靖 、 燾 、 汪 、 爽 、 肅 、 專 ,并有名稱,時人謂之八龍。” 李賢 注:“‘專’,本或作‘敷’。”後以稱揚人家子弟或弟兄。 唐 沉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張岐州》詩:“家傳七豹貴,人擅八龍奇。” 明 李東陽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舊韻賀之》:“三鳳豈須誇 薛 氏,八龍今已半 荀 家。”
(4).傳說中的 伏羲 兄弟八人,世號八龍。 宋 王應麟 《小學绀珠·氏族·八龍》:“《伏氏譜》曰: 伏羲 兄弟八人,世號‘八龍’。”
“八龍”一詞在不同文獻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神話中的八匹龍馬
最早見于《楚辭·離騷》:“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描述屈原想象駕馭八匹神龍拉車飛升的場景。漢代《漢書·揚雄傳》也提到“駕八龍之委蛇”,均以“八龍”象征超凡的神獸。
周穆王的八匹駿馬
唐代韓愈在《衢州徐偃王廟碑》中記載,周穆王曾得八匹駿馬,騎之西遊與王母相會。雖未列具體馬名,但此典故常被後世用以形容名馬或帝王巡遊的盛況。
東漢荀淑的八子
《後漢書·荀淑傳》記載,荀淑的八個兒子(儉、緄、靖、燾、汪、爽、肅、專)皆才華出衆,時人譽稱“八龍”。後成為贊譽家族子弟賢能的代稱。
伏羲兄弟八人
傳說伏羲有八位兄弟,合稱“八龍”,但具體事迹在文獻中較少展開,多見于古代神話體系中的氏族象征。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