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丁籍的意思、丁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丁籍的解釋

人丁檔案。《宋史·姚仲孫傳》:“ 仲孫 既至州,立劾主吏,夜索丁籍盡給之。”《遼史·兵衛志下》:“三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蕃、漢轉戶為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丁籍是漢語曆史詞彙,指古代官府登記成年男丁的戶籍名冊,主要用于賦稅征調與徭役管理。該詞由“丁”(成年男子)和“籍”(登記冊)組合構成,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丁籍特指“記載人丁的簿冊”,在封建社會中作為人口統計與勞役分配的依據。《辭源》進一步說明其功能為“官府按丁抽稅,依籍征役”,可見其與經濟、軍事制度直接關聯。

  2. 曆史制度演變

    在唐代均田制中,丁籍是分配土地的基礎文件,《唐六典》記載“凡男女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丁籍據此劃分服役年齡段。至明代推行“一條鞭法”,丁籍與田賦合并記錄,形成更系統的賦役黃冊制度。

  3. 相關社會制度

    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分析,丁籍制度衍生出“丁銀”稅種,其征收标準以丁籍人數為準,直至雍正年間“攤丁入畝”改革後才逐漸廢止。這一制度演變反映古代人口管理從“人頭稅”向資産稅的轉型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丁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īng jí,主要用于古代戶籍制度中,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定義
    丁籍指人丁檔案,即記錄成年男子(“丁”)戶籍信息的官方文書。這類檔案通常用于統計人口、征發賦稅或兵役,是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據。

  2. 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 《宋史·姚仲孫傳》提到:“夜索丁籍盡給之”,表明丁籍是地方官吏管理人口的核心文件。
    • 《遼史·兵衛志》記載:“三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說明丁籍在統計兵源和賦稅人口中的實際應用。
  3. 功能與作用
    丁籍主要用于登記成年男性(“丁”)的年齡、身份及家庭情況,以便政府調配勞役、征收賦稅或征召士兵,反映了古代以“丁”為單位的人口管理制度。

  4. 相關延伸
    “丁”在古代常指16至60歲的成年男子(如“壯丁”),而“籍”則指登記造冊的檔案。因此,“丁籍”可視為古代戶籍制度中針對勞動力的專項記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背景或文獻原文,可參考《宋史》《遼史》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彪炳剝削長茲僝驟乘龍饬查垂直和短距起落飛機寸補獃磕磕打手式地圻頓下阿附返場防檢奉巾栉蜂迷蝶戀瓜片鬼魅賀黃梅黑甜鄉黃奴會兵儉德箭滴剪落醮禳畿官謹防具體磕塔靈豸論長說短蘿藦牡橭潘鬓培塿疲軟秦不收魏不管清涼窮形極相渠率沙貛蛇雀之報設算是古霜猿水工私逮私諧歡好送迎酸母體亮頹廢派嵬苶蚊帱握沐吐飱無頭公案掀番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