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籍的意思、丁籍的詳細解釋
丁籍的解釋
人丁檔案。《宋史·姚仲孫傳》:“ 仲孫 既至州,立劾主吏,夜索丁籍盡給之。”《遼史·兵衛志下》:“三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蕃、漢轉戶為多。”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網絡擴展解釋
“丁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īng jí,主要用于古代戶籍制度中,具體含義如下:
-
基本定義
丁籍指人丁檔案,即記錄成年男子(“丁”)戶籍信息的官方文書。這類檔案通常用于統計人口、征發賦稅或兵役,是古代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據。
-
曆史文獻中的例證
- 《宋史·姚仲孫傳》提到:“夜索丁籍盡給之”,表明丁籍是地方官吏管理人口的核心文件。
- 《遼史·兵衛志》記載:“三京丁籍可紀者二十二萬六千一百”,說明丁籍在統計兵源和賦稅人口中的實際應用。
-
功能與作用
丁籍主要用于登記成年男性(“丁”)的年齡、身份及家庭情況,以便政府調配勞役、征收賦稅或征召士兵,反映了古代以“丁”為單位的人口管理制度。
-
相關延伸
“丁”在古代常指16至60歲的成年男子(如“壯丁”),而“籍”則指登記造冊的檔案。因此,“丁籍”可視為古代戶籍制度中針對勞動力的專項記錄。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背景或文獻原文,可參考《宋史》《遼史》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籍(dīng j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是有關丁籍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丁:丁字旁 + 一橫
- 籍:⺾字旁 + 十畫
來源:
丁籍最初來源于《世本》一書,用以形容人才橫溢、卓越出衆。後來逐漸演變為表示人才、學識等方面的優秀的意思。
繁體:
丁籍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丁籍在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明顯差異。
例句:
1. 他是一位具有丁籍才華的作家。
2. 她具備了丁籍一般的學術能力。
組詞:
丁甯、丁重、丁字、籍貫、籍籍無名
近義詞:
人傑、人才、賢才、賢士
反義詞:
無才、庸才、庸人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了解丁籍的意思和相關内容。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