玎珰的意思、玎珰的詳細解釋
玎珰的解釋
[tinkle] 形容金屬、瓷器等撞擊的聲音
環珮玎珰斜挂。——《水浒傳》
詳細解釋
(1).亦作“ 玎當 ”。象聲詞。 唐 韓偓 《秋雨内宴》詩:“一帶清風入畫堂,撼真珠箔碎玎璫。” 元 薩都剌 《題二宮人琴壺圖》詩:“冰絃素手彈鳳凰,玉壺投矢聲玎璫。” 元 曾瑞 《醉花陰·元宵憶舊》套曲:“恨簷馬玎當,怨塞鴻悽切。”
(2).首飾名。 明 沉榜 《宛署雜記·經費下》:“ 萬曆 二十年,取狀元梁冠一頂,黑角束帶一條、玎璫一付,進士巾七十五頂。”
詞語分解
- 玎的解釋 玎 ī 〔玎玲〕象聲詞,多形容玉石撞擊聲。 〔玎當〕象聲詞,形容金屬、磁器等撞擊聲。亦作“丁當”、“叮當”。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 珰的解釋 珰 (璫) ā 古代婦女戴在耳垂上的裝飾品。 中國漢代武職宦官帽子的裝飾品,後借指宦官。 屋椽頭的裝飾,即“瓦當”。 筆畫數:; 部首:王;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玎珰”是一個漢語拟聲詞,通常用于形容玉石、金屬等物體碰撞時發出的清脆聲響。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字形與發音
- 字形:兩字均為“王”字旁(“玉”的變形),體現與玉器的關聯性。
- 發音:讀作dīng dāng,屬疊韻聯綿詞,模拟清脆的碰撞聲。
二、基本含義
-
拟聲用法:
- 形容玉器、瓷器或金屬碰撞的聲音。
例:玉佩玎珰作響,珠簾輕搖有聲。
- 也用于描述風鈴、檐馬等懸挂物被風吹動時的聲響。
-
文學意象:
- 古代詩詞中常借“玎珰”營造清雅意境,如描繪女子行走時環佩之聲,或自然場景中的空靈聲響。
三、擴展關聯
- 樂器關聯:單字“玎”在雲南傣族、德昂族中代指一種撥弦樂器“崩龍玎”(馬腿琴),其演奏音色清亮,可能與“玎珰”的拟聲特性相關。
- 近義詞:與“叮當”同源,但“玎珰”更強調玉質器物的清越感,後者使用範圍更廣(如金屬、玻璃)。
四、使用場景
- 傳統文學:多見于古典小說、詩詞。
- 現代語境:多用于書面化表達或特定文化描寫,口語中更常用“叮當”。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民族樂器“崩龍玎”的形制或文學作品中“玎珰”的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玎珰這個詞的意思:玎珰是一個古代漢字,意為珠寶中的項鍊或挂飾。它通常用來形容華麗或精美的首飾形狀。
拆分部首和筆畫:玎珰由王部和㐆部組成,共有11個筆畫。
來源:玎珰是古代的一個用字,最早見于《說文解字》中。玎表示的是飾物的裝飾品,珰則代表了項鍊、挂飾等珠寶飾品的一種。
繁體:玎珰的繁體字為璒璫。
古時候漢字寫法:玎珰在古代有一種類似于鋪排的形狀,每個字的字形變換較大。
例句:她佩戴的那串玎珰非常華麗。
組詞:珠玉玎珰、香珠玉玎珰
近義詞:珍寶、飾物
反義詞:平凡、普通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