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删改;修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他日,公又与 遂 书,多所点窜。” 唐 李商隐 《韩碑》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幕府拟稿》:“ 曾文正公 大事章奏,必令幕府诸贤,各创一稿,然后审择点窜。”
「點竄」的汉语词典释义
「點竄」是汉语中的书面用语,具有动词属性,指对文字或文章进行修改、删改的行为。其核心含义是通过调整字句、段落或内容,使文本更加精炼或符合特定需求。该词由「點」与「竄」组合而成:「點」表删改、圈画之意,「竄」则含改动、修整之义,二者合并后强调对文本的精细化调整。
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點竄」常用于描述对已有文字内容的修订,如史书编纂、文学创作中的润色。例如《史记·卷八十四》记载:“(贾谊)復稍改更,點竄其文”,即指贾谊对文章逐字推敲修改的过程。另见《古代汉语词典》引《文心雕龙》注:“删裁浮辞,點竄芜音”,进一步说明该词隐含去除冗余、提升表达精准度的作用。
现代用法中,「點竄」多用于学术或正式文本,例如“这份报告经过专家多次點竄,最终定稿”。需注意的是,该词带有一定程度的书面化色彩,日常口语中更常用“修改”“润色”等替代表达。
参考来源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3.《文心雕龙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點竄”(点窜)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对文字内容的修改和调整。以下是详细解释:
释义
指对文章、字句进行删改、润色或调整的行为。强调通过局部改动使内容更完善,如删除冗余、调整语序或替换措辞。
出处与用法
近义词对比
与“修改”“删改”等词相近,但“点窜”更强调逐字逐句的细致调整,而“篡改”则带有贬义,指恶意改动原意。
示例
提示:该词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日常交流中更常用“修改”“润色”等词替代。
哀婉案事不步人脚羼名池鱼之祸床敷初生之犊不畏虎答辞担值大腿逗情罚直辅拂幅轮干父根部更代官法帖光量广润王广霞关役赫炫花胡洞汇出魂不附体狡筭静营炮进往狙候开晴刻骨恳悃冷嘲热駡连天匝地遴择龙墀民谚木樨花普尔穷原其鱼刹竿赏典深沟壁垒摄取蛇人史臣驶雨书翰输期脱尾土王五雷相毙乡傩香麞湘竹贤人君子膝行肘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