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色的意思、德色的詳細解釋
德色的解釋
[hoity toity] 自以為對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來的神色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敦誠《寄懷曹雪芹》
面有德色
詳細解釋
自以為對人有恩德而表現出來的神色。《漢書·賈誼傳》:“故 秦 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鉏,慮有德色。” 顔師古 注:“言以耰及鉏借與其父,而容色自矜為恩德也。”《舊五代史·晉書·沉贇傳》:“侍中父子誤計,忍以羶幕之衆,殘害父母之邦,不自羞慚,反有德色。” 清 珠泉居士 《續闆橋雜記·轶事》:“嫗積久無倦容,亦無德色。” 郭沫若 《<侈靡篇>的研究·關于軍事和國防上的見解》:“幫助了别人不要居功,不要有德色。”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色的解釋 色 è 由物體發射、反射的光通過視覺而産生的印象:顔色。色彩。色相(刵 )。色調(刼 )。 臉上表現出的神氣、樣子:臉色。氣色。色厲内荏。 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種類:各色用品。 品質,質
網絡擴展解釋
“德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細微差異,但核心解釋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德色”指自以為對他人有恩德而流露出的自得神色。該詞由“德”(道德、恩惠)與“色”(神色、表情)組成,強調施恩者因幫助他人而表現出的驕傲或滿足感。
二、詳細解析
-
詞源與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賈誼的《新書·時變》:“假父耰鉏杖慧耳,慮有德色矣。”,意為借用農具給父親時,臉上露出施恩般的得意表情。後《漢書·賈誼傳》中亦有引用,顔師古注:“言以耰及鉏借與其父,而容色自矜為恩德也。”。
-
用法與語境
- 貶義傾向:多用于批評施恩者的傲慢态度,如清代敦誠詩句:“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暗諷他人以微薄幫助自居恩德。
- 現代延伸:可形容某些人因幫助他人而表現出優越感的行為。
三、注意區分
部分解釋(如)提到“德色”表示“品德高尚且容貌出衆”,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解。主流解釋仍以“自矜恩德”為核心。
四、參考建議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中的詞條,并結合賈誼、敦誠等文獻原文分析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德色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多重含義。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肉,共有13個筆畫。德色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文化意義。
在繁體字中,德色的寫法為「德色」,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德色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經曆了演變和變革。然而,我們無法确切知道古時候的寫法。
以下是幾個例句來說明德色這個詞的用法:
1. 他的德色深入人心,讓他成為衆人的楷模。
2. 這幅畫的德色令人陶醉,每個人都會被它的美麗所感動。
3. 那位老人具有高尚的德色,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此外,可以根據德色這個詞形成組詞,如德行、德性、品德等。這些詞都與德色有着相近的意思,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質和道德。
反義詞是與德色相對立的詞語,例如惡德、品行不端等。這些詞表達了與德色相反的道德和行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