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人的意思、德人的详细解释
德人的解释
(1).有德的人。指德操高尚者。《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汉 贾谊 《鵩鸟赋》:“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宋 秦观 《俞紫芝字序》:“天下皆知有物所以失己也,不知有己所以失己也。,而德人知之。” 清 梅曾亮 《<阮小咸诗集>序》:“君之子 肇星 以诗稿属序。余读之,清婉恬适,如君其人,不以不得志於有司也,而有怨词,有矜气,真德人之音也。”
(2). 明 代初期对高级官员母、妻的封号。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洪武 八年, 宋濂 官礼部侍郎,封 濂 母 陈氏 、妻 贾氏 为德人。见誥命。后无‘德人’之称。”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笔画数:; 部首
网络扩展解释
“德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
这一解释源自“德”与“人”的组合,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例如《庄子·天地》提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汉代贾谊《鵩鸟赋》也写道“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均以“德人”形容超脱世俗、德行深厚者。
二、历史特定用法
在明代初期,“德人”曾作为对高级官员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例如《书影》记载,洪武八年礼部侍郎宋濂的母亲和妻子被封为“德人”,但这一用法后来逐渐废止。
- 核心意义:形容道德修养卓越之人,常见于文学或哲学语境。
- 历史延伸:明代特殊封号,具时代局限性。
如需更详细古籍例证,可参考《庄子》《鵩鸟赋》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德人(dé rén)这个词是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意思。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彳”(chì),表示走路的脚步,右边的部首是“人”(rén),表示人类。共有六划。
德人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易经》一书中,作为对一个人修养和品德的评价。在繁体字中,德人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德人的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德字的古代写法为“福”,其中右边的部首是“彳”,左边的部首是“忄”,表示心。这个写法强调了心与行为的关系,认为一个人的德行与其内心有密切关联。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是一个充满德人的人,总是乐于助人。
一些常见的与德人相关的词汇是:品德、道德、高尚、责任心等。
反义词可以是:恶人、无德之人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