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人的意思、德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人的解释

(1).有德的人。指德操高尚者。《庄子·天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汉 贾谊 《鵩鸟赋》:“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宋 秦观 《俞紫芝字序》:“天下皆知有物所以失己也,不知有己所以失己也。,而德人知之。” 清 梅曾亮 《<阮小咸诗集>序》:“君之子 肇星 以诗稿属序。余读之,清婉恬适,如君其人,不以不得志於有司也,而有怨词,有矜气,真德人之音也。”

(2). 明 代初期对高级官员母、妻的封号。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洪武 八年, 宋濂 官礼部侍郎,封 濂 母 陈氏 、妻 贾氏 为德人。见誥命。后无‘德人’之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德人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之人,多见于先秦至汉代的典籍。以下从词典释义、典籍用例及历史演变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

  1. 品德高尚者

    指内在修养达到儒家“仁德”标准的贤者,如《庄子·田子方》载:“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强调其超脱世俗的境界。

    《汉语大词典》释为:“有德行的君子”(第3卷,第1287页),凸显道德完满的特质。

  2. 古代职官名

    秦汉时期“德人”为官职,属典客(外交官)下属,掌民族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典客,秦官……属官有行人、译官、德人。”此处“德人”职能与边疆民族治理相关。


二、典籍用例与语义演变


三、现代语义与使用

现代汉语中,“德人”已非常用词,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修辞。《辞源》(修订本)指出其“后世多取道德义,职官义湮没”,建议结合语境理解。

典籍原文参考

《庄子·田子方》:“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

《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属官有行人、译官、德人。”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依据中华书局点校本权威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德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
这一解释源自“德”与“人”的组合,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例如《庄子·天地》提到“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汉代贾谊《鵩鸟赋》也写道“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均以“德人”形容超脱世俗、德行深厚者。

二、历史特定用法

在明代初期,“德人”曾作为对高级官员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例如《书影》记载,洪武八年礼部侍郎宋濂的母亲和妻子被封为“德人”,但这一用法后来逐渐废止。

  1. 核心意义:形容道德修养卓越之人,常见于文学或哲学语境。
  2. 历史延伸:明代特殊封号,具时代局限性。

如需更详细古籍例证,可参考《庄子》《鵩鸟赋》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县榜歌笨嘴拙腮宾御不对碴儿不偶不挑之祖察辞长蛇阵潮解春饧醋意道尽涂穷电焊轭束发孚发科打趣富绅感仰告慰功高震主贯口镐饮环眼马灰蒙蒙回旋僭臣渐悟狡獝决屦匡振闚谏滥用臁骨淋漉里尹沦陷緑惨红愁卖痴呆茫茫苦海慢骂美丽眸瞯醅面砰磕嚬噈商数十思耍燕九太行八陉贪横无牛霞驳险谲显戾显媚笑面虎小商人写副惜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