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鄧攸無子的意思、鄧攸無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鄧攸無子的解釋

晉 鄧攸 ,字 伯道 永嘉 中為 石勒 所俘,後逃至 江 南。南逃時,步行,擔其兒及侄兒,度不能兩全,乃棄子全侄。後竟無子,卒以無嗣。時人義而哀之,為之語曰:“天道無知,使 鄧伯道 無兒。”見《晉書·良吏傳·鄧攸》。後以“鄧攸無子”謂無子嗣。 唐 楊炯 《常州刺史伯父東平楊公墓志銘》:“ 鄧攸 無子,天道何親?” 唐 元稹 《三遣悲懷》詩之三:“ 鄧攸 無子尋知命, 潘嶽 悼亡猶費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鄧攸無子”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源自《晉書·良吏傳·鄧攸》,主要用來形容人無子嗣的境遇,常暗含對命運無常的感慨。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沒有兒子或子嗣,多用于表達家族無繼承人或個人晚年孤苦的遺憾。同義表述包括“伯道無兒”“鄧家無子”。


二、典故來源

曆史背景:西晉末年,鄧攸(字伯道)為河東太守,遭遇後趙石勒叛亂被俘,後攜妻兒與侄子逃亡。
關鍵抉擇:逃亡途中,鄧攸認為無法同時保全兒子和侄子,因弟弟早亡僅存此侄,遂忍痛棄子,選擇保全侄子。
結局:鄧攸此後未再得子,最終無嗣。時人感歎“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


三、使用場景

  1. 描述無子境遇:如“鄧攸無子尋知命”(元稹《遣悲懷》),表達對無子的無奈。
  2. 隱喻命運不公:用于感慨善行未得善報,如白居易“鄧家無子不留金”。
  3. 家族傳承缺失:強調家族血脈中斷,如“伯道暮年”“伯道孤單”等化用。

四、文化意義

該成語反映了古代對子嗣的重視,同時暗含對道德抉擇與命運矛盾的思考。鄧攸因義舉犧牲親子卻未得善終,成為後世文人詠歎命運無常的典型意象。

擴展閱讀:可參考《晉書·鄧攸傳》原文,或唐代元稹、白居易相關詩作,深入理解其文學化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鄧攸無子是指鄧國人民沒有子嗣,也就是沒有繼承人。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鄧攸和無子,其中鄧攸是鄧國的國名,無子指沒有兒子。 鄧攸無子的部首是攸(shì),筆畫數是7(非創造性,分為1豎,1橫,1點,2橫,2撇)。這個詞源自古代的曆史故事和傳說。 在繁體字中,鄧攸無子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很多變體,隨着時間的推移,鄧攸無子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含義。這是因為傳統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以下是一個鄧攸無子的例句: 鄧攸無子,國家将面臨斷嗣的危機。 與鄧攸無子相關的組詞有:鄧國、子嗣。 近義詞和反義詞要根據具體語境來确定,沒有固定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