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庸納揆的意思、登庸納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庸納揆的解釋

登庸:皇帝登基;納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權剛剛建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登庸納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ēng yōng nà kuí,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分字釋義

  1. 登庸
    • 指皇帝登基或即位,強調新君主的權力确立。
  2. 納揆
    • “納”為任命,“揆”原指宰相或百官之長,此處引申為選拔重要官員。
    • 語出《尚書·舜典》:“納于百揆,百揆時叙”,意為任用百官并使其各司其職。

二、整體含義


三、出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五、權威性與參考資料

該成語解釋在《漢語大詞典》、線上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查字典)中均有收錄,且釋義一緻。若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隋書》或《尚書》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登庸納揆》的意思

《登庸納揆》是一詞典中的詞語,意為"就任帝王的首相",常用來形容某人成為國王或皇帝後,任命的重要官員。

登庸納揆的部首和筆畫

《登庸納揆》中的字有四個部首。"登"的部首是"癶",總共五畫;"庸"的部首是"廣",共五畫;"納"的部首是"糸",有六畫;"揆"的部首是"手",總共十畫。

登庸納揆的來源

《登庸納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曆史。在古代中國,國君或皇帝登基後,需要選擇一位賢能的大臣擔任首相,協助其治理國家。因此,"登庸納揆"這個詞成為形容國王或皇帝将位的意象。

登庸納揆的繁體字

《登庸納揆》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登攸納揆"。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登庸納揆》中的字,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如下:

登: 皇帝登基的意象

庸: 廣義的莊稼和牲畜的象形

納: 縮小的織物的象形

揆: 手指示與統治有關的義項

登庸納揆的例句

1. 他終于登庸納揆,成為國家的首腦。

2. 這位新任皇帝選擇了一位智慧過人的大臣作為他的登庸納揆。

登庸納揆的組詞

1. 納言:指擔任國王或皇帝的重要谏官。

2. 登基:指國王或皇帝正式登上王位。

3. 首相:指國家最高行政官員,承擔督政、制定國家方針等職責。

登庸納揆的近義詞

1. 宰相

2. 大臣

3. 首輔

登庸納揆的反義詞

1. 庶民

2. 平民

3. 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