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reat) lightly;random;careless]∶輕易;隨便
今年歡笑複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ordinary]∶尋常,平常
烈火焚燒若等閑。——明· 于謙《石灰吟》
(3) 又如:
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住房,等閑再不叫人來讨。——《初刻拍案驚奇》
(4) [for no reason]∶無端;平白地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宋· 嶽飛《滿江紅》
等閑平地起波瀾
亦作“ 等閒 ”。1.尋常;平常。 唐 賈島 《古意》詩:“志士終夜心,良馬白日足,俱為不等閒,誰是知音目。” 元 鄧玉賓 《粉蝶兒》套曲:“翠巖前,青松下,把箇茅庵兒圍抱,除了猿鶴,等閒間世無人到。”《好逑傳》第一回:“他人雖生得秀美,性子就似生鐵一般,十分執拗,又有幾分膂力,動不動就要使氣動粗,等閑也不輕易見他言笑。” 毛6*澤6*東 《長征》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
(2).輕易;隨便。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詩:“等閒栽樹木,隨分占風煙。” 宋 朱熹 《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魚水似夫妻正美滿,被功名等閑離拆。” 何香凝 《*********與廖仲恺》:“ 上海 是帝國主義的堡壘, 武漢 更是 吳佩孚 的地盤,等閑取不得。”
(3).無端;平白。 唐 劉禹錫 《竹枝詞》:“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宋 歐陽修 《南歌子》詞:“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雙鴛鴦字怎生書。” 元 邵亨貞 《蝶戀花》詞:“忽見呢喃華屋底,等閒牽動離人淚。”
見“ 等閑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等閑漢語 快速查詢。
“等閑”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含義有所差異,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用法:
尋常/平常
輕易/隨便
無端/平白地
成語“等閑視之”
文學中的意象
總結來看,“等閑”在古詩詞和現代漢語中均廣泛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多層含義。
《等閑》是一個成語,意味着輕視或對待不經意。它描述了人們在處理事情時漠視其重要性或輕視其影響力的态度。
《等閑》由兩個漢字組成:等和閑。
等的部首是⺌(冫),共5畫。
閑的部首是門,共8畫。
《等閑》最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十韻》中:“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首詩表達了人際關系中故人心易變的深刻觀點。
《等閑》的繁體字為「等閒」。
在古時候,漢字《等閑》的寫法和現代寫法相似。
他對别人的事情總是漫不經心,對待得等閑視之。
等閑視之、等閑之輩、等閑視若無睹、等閑視聽。
漫不經心、不重視、輕慢。
重視、認真、慎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