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號的意思、德號的詳細解釋
德號的解釋
施行恩德的號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出德號,省刑罰。”《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引此, 顔師古 注雲:“德號,德音之號令也。《易·夬卦》曰‘孚號有厲’是也。”《後漢書·郎顗傳》:“王者則天之象,因時之序,宜開發德號,爵賢命士。”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號的解釋 號 (號) à 名稱:國號。年號。字號。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稱:别號(如“李白,字太白,號號青蓮居士”)。 标志:記號。 排定的次序或等級:編號。號碼。 揚言,宣稱:號稱(a.名義上是;b.
專業解析
"德號"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義構成
"德"指道德品行、美德修養,《說文解字》釋為"升也",引申為人類精神境界的提升;"號"則包含名號、稱號之意,《廣雅》注為"呼也",代指具有标識性的稱謂。二者結合,"德號"特指承載道德價值的名譽稱號。
二、曆史用法
- 帝王尊稱:古代典籍中多用于頌揚君主德政,如《漢書·董仲舒傳》載"德號維舊",指帝王以德治天下而确立的尊號,體現儒家"以德配天"思想。
- 谥號制度:周代形成的谥法體系中,"德"字常作為褒揚性谥號用字,如《逸周書·谥法解》注"綏柔士民曰德",這類谥號即屬德號範疇。
- 文人别稱:明清文人雅士常以"德"入室名别號,如清人錢大昕書齋"德潤堂",既彰品性又顯志趣。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德號”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分析如下:
基本釋義
“德號”指施行恩德的號令,即君主或統治者頒布的帶有道德教化性質的政令或指令。這一概念強調通過德政來治理國家,減少嚴刑峻法。
單字解析
- 德:指道德、品行,亦可延伸為恩惠、善行。《上林賦》中“出德號”的“德”即體現以德治國的理念。
- 號:原意為號令、命令,古文中也指名稱或标志。此處強調以“德”為内核的政令。
文獻出處
- 《上林賦》(司馬相如):最早提出“出德號,省刑罰”,主張通過德政減輕刑罰。
- 《漢書》:顔師古注解“德號”為“德音之號令”,并引用《易經·夬卦》的“孚號有厲”佐證其含義。
- 《後漢書》:提到“王者宜開發德號,爵賢命士”,進一步說明德號與選賢任能的關聯。
使用背景
“德號”多見于漢代及之前的文獻,常用于描述理想化的治國策略,強調以德服人而非強制手段。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出現在學術或文學語境中。
若有進一步考證需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軋軋薆逮安善八訣班曹包貫伯兄不雅才術裁問酬論揣奪初本辭對呆笨到官大帳跌跪鼎司豆秧煩且匪石馮式俸赀俯沖亘帶攻打管窺之說固且含吮寰宇角觝戲頰上三毛精兵強将金窠狙擊鞠院兩虎隴頭鸾旃馬力謾説命侶募捐铙钹惱心旁福評奬三徵讪薄傷閡沈痾實地識人守分同心協濟屯亂無關像形屑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