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号的意思、德号的详细解释
德号的解释
施行恩德的号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出德号,省刑罚。”《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引此, 颜师古 注云:“德号,德音之号令也。《易·夬卦》曰‘孚号有厉’是也。”《后汉书·郎顗传》:“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
词语分解
- 德的解释 德 é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号的解释 号 (號) à 名称:国号。年号。字号。 指人除有名、字之外,另起的别称:别号(如“李白,字太白,号号青莲居士”)。 标志:记号。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号。号码。 扬言,宣称:号称(a.名义上是;b.
专业解析
"德号"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义构成
"德"指道德品行、美德修养,《说文解字》释为"升也",引申为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号"则包含名号、称号之意,《广雅》注为"呼也",代指具有标识性的称谓。二者结合,"德号"特指承载道德价值的名誉称号。
二、历史用法
- 帝王尊称:古代典籍中多用于颂扬君主德政,如《汉书·董仲舒传》载"德号维旧",指帝王以德治天下而确立的尊号,体现儒家"以德配天"思想。
- 谥号制度:周代形成的谥法体系中,"德"字常作为褒扬性谥号用字,如《逸周书·谥法解》注"绥柔士民曰德",这类谥号即属德号范畴。
- 文人别称:明清文人雅士常以"德"入室名别号,如清人钱大昕书斋"德润堂",既彰品性又显志趣。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德号”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分析如下:
基本释义
“德号”指施行恩德的号令,即君主或统治者颁布的带有道德教化性质的政令或指令。这一概念强调通过德政来治理国家,减少严刑峻法。
单字解析
- 德:指道德、品行,亦可延伸为恩惠、善行。《上林赋》中“出德号”的“德”即体现以德治国的理念。
- 号:原意为号令、命令,古文中也指名称或标志。此处强调以“德”为内核的政令。
文献出处
- 《上林赋》(司马相如):最早提出“出德号,省刑罚”,主张通过德政减轻刑罚。
- 《汉书》:颜师古注解“德号”为“德音之号令”,并引用《易经·夬卦》的“孚号有厉”佐证其含义。
- 《后汉书》:提到“王者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进一步说明德号与选贤任能的关联。
使用背景
“德号”多见于汉代及之前的文献,常用于描述理想化的治国策略,强调以德服人而非强制手段。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作为历史词汇出现在学术或文学语境中。
若有进一步考证需求,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按籍鳌戴罢断拜洗蚌帆冰敬卜数师仓玉茶社嗤騃出声刺笄祠赛雌声蹙蓄丹甲多样性废队蜂午浮椒灌庙龟床国氛海骂红稻家府简查记名獍难鯨吞蠶食激贪厉俗苦心积虑量试零败灵钩灵宗六虱龙睡漫天风雪每晚木马子难侨奴産子配号七板子起场青海穷天生币失传识面台官酸霜颓弊推三推四退志推致文君新寡屋室谢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