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碑的意思、德碑的詳細解釋
德碑的解釋
即德政碑。 清 王士禛 《居易續談》:“一時羣小皆出其門,德碑生祠,幾徧天下,神人共憤,道路以目。”參見“ 德政碑 ”。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 碑的解釋 碑 ē 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勳或作為标記的石頭:石碑。豐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圖畫)。碑拓(?)。碑帖。碑林。裡程碑(a.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裡數的标志;b.喻在曆史發展進
專業解析
德碑,漢語詞彙,讀作“dé bēi”,指為紀念某人德行而立之碑。該詞屬複合結構名詞,由“德”(德行、功績)與“碑”(刻石紀事之物)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宋史·卷三四〇·蘇轼傳》記載“父老縱觀,以為未聞,從吏民擋道,即時立去思德碑”。
從文化内涵分析,德碑具備三重屬性:
- 旌表功能:如唐代《通典·卷十五》載“德碑之立,所以表善瘅惡”,常用于褒揚官吏治績或賢者德行;
- 禮制載體:據《金石萃編》考證,宋元時期德碑形制須遵“五品以上用螭首龜趺”的禮法規範;
- 文獻價值:歐陽修《集古錄》收錄漢唐德碑四十餘通,視為研究古代社會倫理的重要實證材料。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及碑刻學研究領域。北京圖書館藏有明萬曆四十二年《劉公德政碑》拓本,碑文詳載知縣劉啟周赈災事迹,可作為典型德碑案例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德碑”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dé bēi()
- 注音:ㄉㄜˊ ㄅㄟ
- 定義:即“德政碑”,指舊時為頌揚官吏政績而立的碑石。例如,清代王士禛提到“德碑生祠,幾徧天下”(),說明其常用于表彰官員功績。
2.結構與引申含義
- 由“德”和“碑”組成:
- 德:可指“品德”或“德政”();
- 碑:象征永久記錄的石刻。
- 部分語境中引申為對個人高尚品德的贊美,如“形容品德高尚,宛如永存人心的紀念碑”()。
3.曆史應用
- 多用于古代建築或紀念場所,如:
- 明十三陵的“神功聖德碑樓”();
- 碑亭、祠堂等建築中常見德政碑的設立。
4.使用場景
- 傳統:官方為清官良吏立碑頌德;
- 現代:可比喻對傑出人物道德品質的稱頌()。
5.相關詞彙
- 德政碑:與“德碑”同義,更強調對政績的表彰;
- 生祠:為在世者立的祠堂,常與德碑并稱()。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書扒車鎊鑤牓子扳龍附鳳暴厥暴卒巴山蜀水贲镛閉門思過逼拶鈔犯充楞吹胡子瞪眼搥提翠袖紅裙大馮澹辭得男都俞二賈風胡轆剛土刮擦鬼窟國将不國寒苦話音回波詞噭噭解除戒令盡觞積逾訣脈恪遵空淺跨俗老辦兩性巢靈籥龍戟梅骨鳴豫鳥糞普六茹栖泊瓊片奢欲曙風槊棋聳耳唐衢痛哭貪口腹調級投匦外慕王雎文房四侯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