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鏡智的意思、大圓鏡智的詳細解釋
大圓鏡智的解釋
佛的“四智”之一。謂洞照一切的清淨真智。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大圓鏡智性清浄,平等性智性無病。” 明 李贽 《與馬曆山書》:“蓋人人各具有是大圓鏡智,所謂我之明德是也。” 清 譚嗣同 《仁學》二六:“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藏識轉為大圓鏡智矣。”亦省作“ 大圓智 ”。 唐 劉禹錫 《<毗盧遮那佛華藏世界圖贊>序》:“《佛説華嚴經》直入妙覺,不由諸乘,非大圓智不能信解。”參閱《成唯識論》卷十。
詞語分解
- 大圓的解釋 .亦作“ 大圜 ”、“ 大員 ”。謂天。《管子·心術下》:“能戴大圓者,體乎大方;鏡大清者,視乎大明。”《呂氏春秋·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 高誘 注:“圜,天也;矩,方,地也。”《淮南子
- 智的解釋 智 ì 聰明,見識:智力。智慧。智商。智育。智能。智謀。才智。機智。理智。明智(a.考慮問題周到、嚴密;b.有遠見)。足智多謀。利令智昏。 愚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圓鏡智”是佛教哲學中的重要概念,屬于佛所證得的“四智”之一。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大圓鏡智指佛陀洞悉一切事物本質的清淨智慧,比喻智慧如巨大圓鏡般清晰明亮,能無差别映照萬物實相。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唐代《壇經》,後成為唯識學核心思想之一()。
二、佛教哲學内涵
-
識的轉化
由第八識(阿賴耶識)轉化而來。阿賴耶識作為儲藏業力種子的根本識,通過修行斷除煩惱、所知二障後,染污種子被淨化,轉為清淨無漏的大圓鏡智()。
-
智慧特性
- 如鏡映照:如實映現諸法實相,不增不減,如《壇經》所言“性清淨”()
- 清淨不動:超越分别執着,如譚嗣同《仁學》描述“藏識轉為大圓鏡智”後的境界()
- 圓滿具足:含攝佛性本具的智慧、慈悲等功德,體現法身常住()
-
佛果境界象征
代表究竟圓滿的涅槃境界,實現“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覺性顯發()。
三、日常應用啟示
在修行層面,倡導保持“明鏡之心”——對外界現象清晰覺知卻不執着,如所述:“鏡子映照萬象卻如如不動”。這種智慧啟示人們以清淨心應對世事,達到寵辱不驚的處世狀态()。
四、相關文獻
該概念在《成唯識論》《華嚴經》等經典中均有闡釋,明代李贽更提出“人人具足大圓鏡智”,強調其普遍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圓鏡智是一個詞,它的意思是指思考問題時全面、深入,并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的智慧。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大"、"圓"、"鏡"和"智"四個部分。"大"表示廣泛、寬泛的意思;"圓"表示全面、完整的意思;"鏡"表示反射、映照的意思;"智"表示智慧、思維的意思。
《大圓鏡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佛教經典《大智度論》,其中有一句話是:“正觀察事,應如大圓鏡智,見諸法相無所住。”意思是在觀察事物時,應該像一面大圓鏡一樣,能夠全面地看到所有事物的本來面貌,沒有執著的看法。
在繁體中文中,《大圓鏡智》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一緻,沒有任何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對于《大圓鏡智》這個詞,每個字的形狀可能有一些細微差别,但整體上沒有明顯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可以幫助理解《大圓鏡智》這個詞的含義:他具備了大圓鏡智,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得出全面而準确的結論。
與《大圓鏡智》相關的組詞可以有大智若愚、明鏡高懸等。
近義詞可以有廣博智慧、全面思考等。
反義詞可以有狹隘眼界、片面看待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