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義滅親的意思、大義滅親的詳細解釋
大義滅親的解釋
[place righteousness above family loyalty;punish one's own relations in the cause of justice] 為維護正義,對犯罪親屬不徇私情,使受到應有懲罰
子從弑君之賊,國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詳細解釋
春秋 時 衛 大夫 石碏 之子 石厚 與公子 州籲 殺 桓公 ,而立 州籲 為君。 石碏 因設計殺 州籲 、 石厚 ,《左傳》贊之為“大義滅親”。見《左傳·隱公四年》。本指為君臣大義而絕父子的私情。後泛指為維護正義而不顧親屬間的私情。今指為維護正義,對違反祖國人民利益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受國法制裁。《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皇太子有失惑無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襲其母兇惡之風,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大義滅親,況退降乎!”《晉書·慕容盛載記》:“﹝ 周公 ﹞遭二叔流言之變,而能大義滅親,終安宗國……亦不可謂非至德也。”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二四:“要是都能象 張正國 那才好。大義滅親,死活隻有一個黨。”
詞語分解
- 大義的解釋 ∶代表正義的道理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三國志;諸葛亮傳》深明大義 ∶夫婦之義,謂婚姻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文章、論著或理論的精要之處詳細解釋.正
- 滅親的解釋 .斷絕親族關系。《國語·晉語二》:“今君施其所惡於人,闇不除矣;以賄滅親,身不定矣。”.割斷親屬私情。《左傳·隱公四年》:“ 石碏 ,純臣也。惡 州籲 而 厚 與焉。‘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後漢
網絡擴展解釋
“大義滅親”是漢語成語,指為了維護正義或公理,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其受到應有的懲罰。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在公義與私情沖突時,選擇以法律或道德準則為先,對親屬的犯罪行為進行揭露或懲處。
- 詞源:出自《左傳·隱公四年》,原指春秋時期衛國大臣石碏(què)為維護國家安定,設計處決弑君篡位的兒子石厚及暴君州籲的故事。
二、典故背景
州籲弑兄篡位後暴虐無道,其心腹石厚向父親石碏求助鞏固統治。石碏表面獻策讓二人向周天子請封,實則暗中聯絡陳國将其抓捕并處決。這一事件被評價為“大義滅親”的典範。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聯合式結構,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 近義詞:鐵面無私、大公無私、不徇私情。
- 反義詞:徇私舞弊、任人唯親。
四、現代視角
- 法律倫理争議:現代法律中的“容隱制度”或“親屬拒證權”允許親屬拒絕作證,與“大義滅親”形成對比,反映法律與人情的平衡問題。
-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司法公正、曆史評價或文學創作中面臨道德抉擇的情節。
五、示例參考
丁玲《太陽照在桑幹河上》:“這是一條漢子,大義滅親,死活隻有一個黨。”
總結來看,該成語既是對曆史事件的凝練,也承載着中華文化中“法理高于私情”的價值取向,但在現代社會的具體實踐中需結合法律與倫理綜合考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義滅親這個詞意思是為了維護大義而犧牲親人的利益或關系。它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可以拆分為“大”、“義”和“滅親”。其中,“大”是一個漢字的部首,在這個詞中表示重要、偉大的意思;“義”也是一個漢字的部首,表示道德、正義的意思;“滅親”中的“滅”是一個漢字的部首,在這個詞中表示毀滅、消滅的意思;“親”則是一個獨立的漢字,表示親人、親屬的意思。
《大義滅親》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些曆史典故,其中最著名的典故是《水浒傳》中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有一個人叫梁山伯,他為了維護大義和正義,忍痛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因此被後人稱為“大義滅親”。
在繁體字中,“大義滅親”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大義滅親”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隻是在字體書寫上可能有一些不同。
例如,在《水浒傳》中的一句話可以用來解釋大義滅親的含義:“梁山伯雖然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傷害親人,但是他為了維護大義、捍衛正義,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大義滅親的道路。”
一些與“大義滅親”相關的詞彙包括:“大義”、“犧牲”、“偉大信念”等。這些詞彙都與追求公正、正義和道德有關。
與“大義滅親”相反的詞彙可能是“私心”、“偏見”、“自私自利”等。這些詞彙與個人利益相對立,與追求大義和正義背道而馳。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繼續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