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要的意思、大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要的解釋

(1).要旨;概要。《尹文子·大道上》:“人君有術……大要在乎先正名分。”《漢書·陳萬年傳》:“具曉所言,大要教 鹹 讇也。” 宋 司馬光 《上殿謝官劄子》:“臣竊以為方今國家之得失,生民之利病,大要不過擇人、賞罰、豐財、練兵數事而已。” 清 周亮工 《<南昌先生四部稿>序》:“雖詩文異轍,揆其大要,均之不出乎此也。”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序言》:“三年前,偶當講述此史,自慮不善言談……則疏其大要,寫印以賦同人。”

(2).大緻,大約。《明史·梁夢龍傳》:“由 淮安 至 天津 ,大要兩旬可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詳細解析:

一、名詞性含義:要旨、概要

指事物的核心内容或總體框架,常見于文獻及曆史典籍:

  1. 核心要義
    《尹文子·大道上》提到“大要在乎先正名分”,強調治國策略的關鍵在于明确權責。司馬光在奏疏中分析國家治理時,将“大要”歸納為擇人、賞罰、豐財、練兵等要點。
  2. 曆史與文學用例
    《晉書》記載司馬懿提出“軍事大要有五”,指軍事戰略的五大關鍵。阮籍詩句“智巧萬端出,大要不易方”則用“大要”表達基本原則不可動搖。

二、副詞性含義:大緻、大約

表示對時間、範圍等的概括性描述:

三、近義詞與用法對比

通過古籍用例可見,“大要”在文言與白話中均承載着提煉核心或概括整體的功能。如需更深入解析,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要》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事物的主要部分或内容。下面是關于該詞的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大》的部首是「大」,筆畫數為3;《要》的部首是「襾」(衣字旁),筆畫數為9。 - 來源:《大要》一詞最早見于《周易·系辭》中,用以描述易經的主旨與要義。 - 繁體:在繁體字中,《大要》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寫法變化較多,《大要》一詞在古代寫作「大要」,字形相對傳統。 - 例句:她清楚地概括出文章的《大要》。在這場演講中,演講者簡單明了地傳達了問題的《大要》。 組詞:大要派、大要論、大要人物 近義詞:主旨、要點、核心 反義詞:細節、次要、次要的部分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