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熊貓的意思、大熊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熊貓的解釋

[giant panda] 我國特産的一種哺乳動物。體長約1.5米,形似熊而略小,尾短。前後肢、兩耳、眼周、肩部為黑褐色,頭胸腹,背為白色。生活在我國西南高山區,喜食竹類植物。是珍貴的動物。也叫熊貓、貓熊、大貓熊

詳細解釋

我國特有的珍貴動物,也叫大貓熊、熊貓、貓熊。哺乳類,體長四尺到五尺,形狀象熊,尾短,頭、胸、腹、背、臀白色,四肢、兩耳、眼圈黑褐色,毛粗而厚,性耐寒。生活在我國西南地區高山中,吃竹葉、竹筍。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熊貓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國特有的珍稀哺乳動物,在漢語詞典及動物學領域具有以下詳細釋義:

一、基本定義

大熊貓是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的唯一現存物種。其名稱源于其黑白分明的毛色特征,“熊”指其屬于熊科,“貓”則形容其圓臉與似貓的習性。其科學命名中“melanoleuca”(希臘語意為“黑白”)直接描述了體色特征。

二、形态特征

成年大熊貓體長1.2-1.8米,體重80-120公斤。典型特征包括:

  1. 毛色:眼部、耳部、肩部及四肢為黑色,其餘部位為白色;
  2. 適應性結構:具“僞拇指”(桡側籽骨)用于抓握竹竿,臼齒寬大適應咀嚼纖維質竹類。

三、生态習性

  1. 食性:99%食物為竹類(如冷箭竹、拐棍竹),屬特化食草性熊科動物;
  2. 栖息地:僅分布于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的亞高山竹林,海拔1200-4000米;
  3. 行為:獨居,日活動範圍約4-7平方公裡,具有季節性垂直遷徙習性。

四、保護地位

  1. 瀕危等級:IUCN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定為一級保護物種;
  2. 文化象征:自1961年起作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徽标,被譽為中國“國寶”;
  3. 古生物意義:化石證據表明其存在至少800萬年,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活化石”。

權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大熊貓”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國特有的哺乳動物,屬于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是現存該亞科的唯一物種。其名稱源于外形特征:體型似熊,頭部圓潤如貓,故得名“熊貓”或“貓熊”。


二、形态特征

  1. 體型: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80千克,雄性略大于雌性。
  2. 外貌:黑白相間毛色,眼周、耳、四肢及肩部為黑色,其餘為白色;标志性“黑眼圈”、内八字行走方式。
  3. 生理特點:毛發厚密堅硬,成年個體毛發可長達10厘米(約4英寸),爪子鋒利。

三、栖息地與習性


四、保護與文化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行為或保護進展,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愛好報德兵意鬓髯寵念殆其登台得性點查瘨眩東軒煩獄發召風疙瘩浮腐國攜悍怒欱納劍铓賤鬻交禮幾多解試積官季連緊繃繃開竅孔乙己辣茄了飲淋漓盡緻鹿田陸遜漫潰毛豬牧羊臣攀蟾折桂彭蠡鵬抟鹢退欽鸮棄之如敝屐拳中掿沙容冶三疾少奶奶省卻審計署贳賬釋仗霜金蜀本梳頭媽子食子徇君汰揀談優務劣天變往蹇閑路小花樣小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