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的意思、大威的詳細解釋
大威的解釋
(1).猶大畏。最可畏懼的事。指禍亂。《老子》:“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朱謙之 校釋引 羅振玉 曰:“ 敦煌 庚本作‘大畏至矣’。”
(2).大的權威;大的威勢。《戰國策·齊策六》:“且吾聞,傚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賊雖戰勝,而素懾大威,客主不相知,夜遂引去。”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威的解釋 威 ē 表現出來使人敬畏的氣魄:威力。威風。權威。 憑借力量或勢力:威脅。威懾。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大威”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多部詞典及古籍文獻整理:
一、基本釋義
-
最可畏懼的禍亂
源自《老子》:“民不畏威,則大威至。”此處指當百姓不再畏懼統治者的威懾時,更大的禍亂就會來臨。
-
強大的權威或威勢
多用于描述國家、軍隊或領袖的震懾力,如《戰國策·齊策六》中“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強調權威的重要性。
二、古籍出處
- 《老子》:“大威至”原指社會動蕩,後引申為重大危機。
- 《後漢書》:“素懾大威”形容敵方因畏懼威勢而撤退。
三、使用場景
- 描述權威:如“大威之師”“大威煌煌”,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
- 警示性語境:如強調“不修德政,必招大威”,帶有勸誡意味。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雄威、威嚴、威勢
- 反義詞:微弱、謙和、低調
五、其他說明
- 結構分析:“大”表程度,“威”指威懾力,聯合構成偏正詞組。
- 現代應用: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日常口語較少使用。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威(dà wēi)一詞起源于中國漢字文化,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得到“大”和“威”兩個字。其中,“大”部首是指漢字中表示“大”字的部分,而“威”部首則是指表示“威”字的部分。根據筆畫的拆分,可以知道“大”字有3畫,而“威”字有9畫。
“大威”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其源于古人對于威嚴和力量的尊崇及追求。繁體字“大威”與簡體字寫法相同,形狀保持一緻,隻是在書寫時略有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法發展出了不同的風格和變體。尤其是篆書和隸書的時期,對于“大威”這個詞的寫法有了獨特的表現形式。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書寫已經統一使用了簡化字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大威”的例句:
1. 他的聲音如雷霆般的大威讓所有人都為之傾倒。
2. 這位将軍以其大威的威名在戰場上赫赫有名。
3. 那巨大的風暴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嚴和大威的力量。
一些與“大威”相關的組詞包括:威風、威嚴、大權、威力等。近義詞包括:威猛、威武、威震、權威等。而“小威”可以作為“大威”的反義詞,用來表達相對較小或較弱的威嚴和力量。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