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威的意思、大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威的解釋

(1).猶大畏。最可畏懼的事。指禍亂。《老子》:“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朱謙之 校釋引 羅振玉 曰:“ 敦煌 庚本作‘大畏至矣’。”

(2).大的權威;大的威勢。《戰國策·齊策六》:“且吾聞,傚小節者不能行大威;惡小恥者不能立榮名。”《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賊雖戰勝,而素懾大威,客主不相知,夜遂引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大威”一詞的詳細解釋,綜合多部詞典及古籍文獻整理:

一、基本釋義

  1. 最可畏懼的禍亂
    源自《老子》:“民不畏威,則大威至。”此處指當百姓不再畏懼統治者的威懾時,更大的禍亂就會來臨。

  2. 強大的權威或威勢
    多用于描述國家、軍隊或領袖的震懾力,如《戰國策·齊策六》中“效小節者不能行大威”,強調權威的重要性。


二、古籍出處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其他說明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漢典》《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威(dà wēi)一詞起源于中國漢字文化,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得到“大”和“威”兩個字。其中,“大”部首是指漢字中表示“大”字的部分,而“威”部首則是指表示“威”字的部分。根據筆畫的拆分,可以知道“大”字有3畫,而“威”字有9畫。 “大威”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其源于古人對于威嚴和力量的尊崇及追求。繁體字“大威”與簡體字寫法相同,形狀保持一緻,隻是在書寫時略有區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法發展出了不同的風格和變體。尤其是篆書和隸書的時期,對于“大威”這個詞的寫法有了獨特的表現形式。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現代漢字書寫已經統一使用了簡化字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大威”的例句: 1. 他的聲音如雷霆般的大威讓所有人都為之傾倒。 2. 這位将軍以其大威的威名在戰場上赫赫有名。 3. 那巨大的風暴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嚴和大威的力量。 一些與“大威”相關的組詞包括:威風、威嚴、大權、威力等。近義詞包括:威猛、威武、威震、權威等。而“小威”可以作為“大威”的反義詞,用來表達相對較小或較弱的威嚴和力量。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