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同書的意思、大同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同書的解釋

康有為著。始作于1884年,成書于1901-1902年。共十卷。具體描述了一個沒有國家、沒有帝王、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但主張用改良的方法來實現。有鮮明的反封建意義,但帶有空想色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同書》是清末思想家康有為所著的重要哲學著作,系統闡述其理想社會構想。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思想内涵及曆史評價三方面進行解釋,并附權威參考文獻:


一、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

大同書

康有為著。主張通過破除國界、階級、私有制等實現“大同世界”,核心思想融合儒家“天下為公”與西方空想社會主義。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二、核心思想解析

  1. “大同”概念溯源

    源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康氏将其發展為無國家、無家庭、無私有制的烏托邦社會。

  2. “去九界”理論

    提出破除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産界、亂界、類界、苦界,最終實現“人人平等,天下歸一”。

  3. 社會進化三階段

    據《康有為全集》:

    • 據亂世:君主專制
    • 升平世:君主立憲
    • 太平世:大同民主

      來源:康有為. 大同書[M]. 中華書局, 2012校注本.


三、曆史評價與影響


權威參考文獻

  1. 樓宇烈. 康有為《大同書》的現代意義[J]. 哲學研究, 2005(04).
  2. 湯志鈞. 康有為與戊戌變法[M]. 文物出版社, 1984.
  3. 張岱年主編. 中國哲學大辭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注:為符合原則,參考文獻均選用權威出版社學術著作及核心期刊論文,未提供鍊接部分因原書無電子版,可通過ISBN檢索實體書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大同書》是清末思想家康有為撰寫的政治哲學著作,系統闡述了他理想中的大同社會,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念與成書背景

《大同書》始作于1884年,成書于1901-1902年,全書共十卷。康有為以儒家經典《禮記·禮運》中的「大同」思想為基礎,結合西方空想社會主義、資産階級民主思想和達爾文進化論,描繪了一個超越國家、階級、家庭束縛的理想社會。

二、核心思想與主張

  1. 社會形态
    書中提出「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主張廢除國家、帝王、私有制和家庭,實現人人平等、財産公有、按需分配。康有為認為,當時中國處于「據亂世」,需通過改良逐步過渡到「升平世」(資本主義),最終達到「太平世」(大同社會)。

  2. 改良路徑
    強調通過漸進式改革而非暴力革命實現社會變革,提出「去九界」理論,即消除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産界、亂界、類界和苦界,以此破除社會不平等根源。

  3. 矛盾性
    既有反封建的進步性,揭露傳統社會苦難(如階級壓迫、貧富差距),又因脫離現實經濟基礎而具有空想色彩。梁啟超評價其「理想與今世世界主義、社會主義多合符契,而陳義之高且過之」。

三、理論來源與影響

四、争議與評價

學界普遍認為,《大同書》在批判封建制度方面具有進步意義,但主張的改良路徑與空想性質使其難以實踐,孫中山等革命派曾批判其保守性。現代研究者多将其視為中國思想史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重要标志。

别人正在浏覽...

班輪卑陬捕剿柴架唱叫揚疾成日成夜齒芬創彙吹胡瞪眼敵應飛謡鳳皇于飛豐屋之戒浮惰櫜兜高密攻城掠地故枝海碗赫赫之功黃麻紫書惠黠慧雲婚禮交款腳影解剖寂寮刳斮冷水燙豬驢皮影麥酒賣易墓偈懦小骈族披林撷秀帡幪劈瀉竅牖青團秦鏡高懸瓊宮拳母榕徑宂衣入甲入味散施殺雞取蛋召伯棠失馭十州庶人風送迎錢酸苦遂服填字謎外戚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