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始的意思、大始的詳細解釋
大始的解釋
(1).指開始形成萬物的混沌之氣。《易·繫辭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孔穎達 疏:“乾知大始者,以乾是天陽之氣,萬物皆始在於氣,故雲知其大始也。” 陸德明 釋文:“音泰。”
(2).指元氣。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胞胎元一,範鑄兩儀,吐納大始,鼓冶億類。”參見“ 太始 ”。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始的解釋 始 ǐ 起頭,最初,與“終”相對:開始。始終。始祖。始創。周而複始。 才,剛才:方始。始悟(才覺悟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初末終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指宇宙初始的混沌之氣
源自《易經·繫辭上》“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意為乾(天)主導萬物初始的混沌狀态,坤(地)則促成萬物成形。這一概念體現了古代哲學對宇宙起源的抽象理解。
-
指元氣
晉代葛洪《抱樸子·暢玄》中提到“胞胎元一,範鑄兩儀,吐納大始”,将“大始”與元氣關聯,強調其為萬物生成的根本能量。
二、字義分解
- 大:表示超越一般規模或程度,如“大廳”“大局”;
- 始:意為“最初”“開端”,如“始終”“始祖”。
三、讀音與用法
- 拼音:通常讀作dà shǐ(如、5、7),但部分文獻可能因通假或方言差異注音為tài shǐ(如、8),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應用場景:多用于哲學、古文語境,描述宇宙生成或抽象的本源概念。
“大始”是古代哲學中描述宇宙起源的核心詞彙,需結合文獻和語境理解其深層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始這個詞的意思
大始(dà sh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大的開始”或“偉大的開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始這個詞的部首是大字邊旁,它的筆畫數是8畫。
來源
大始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的記載,用于描述宇宙的起源和萬物的初始狀态。
繁體
繁體字“大始”的字形和簡體沒有差别,仍然是“大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大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現代漢字裡通常還是采用“大始”這一字形。
例句
1. 這個項目的大始是從一次會議開始的。
2. 在曆史的大始中,人類經曆了許多重要的變革。
組詞
大始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大始之年(指一個重大事件或時代的開始的那一年)。
近義詞
大始的近義詞包括大開端、偉大的起點等。
反義詞
大始的反義詞可以是小結尾、微不足道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