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人民困窮之情上達于天子。《周禮·夏官·太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連逆禦僕與禦庶子。”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窮謂窮寃失職則來擊此鼓以達於王,若今時上變事擊鼓矣……’ 玄 謂達窮者,謂司寇之屬朝士,掌以肺石,達窮民,聽其辭以告以王。”
“達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根據《周禮·夏官·太仆》記載,該詞原指古代通過擊鼓制度傳達民情: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達到極度貧困的境地”,這可能是詞義演變中的引申用法,但需注意:
在藏語文化中,“達窮”(音譯)特指藏北傳統賽馬盛會,如那曲賽馬節,屬于同音異義詞,與漢語原義無直接關聯。
建議在古文閱讀中優先采用《周禮》原始釋義,現代使用若涉及貧困程度描述,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為合理引申。
達窮(dá qi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辶”和“穴”。其中,“辶”是一個表示走路的部首,而“穴”則是一個表示地洞的部首。
達窮的拆分筆畫是9畫,其中“辶”部由3畫組成,而“穴”部則由6畫組成。
達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戰國策·楚策三》中。在那個時候,達窮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因為走到了岔路口,失去了方向而變得非常貧困。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擴展,表示一個人陷入困境、陷入逆境或者遇到困難。
在繁體字中,“達窮”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字并無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達窮”也曾有不同的寫法。在《說文解字》中,将“達”寫為“疊”,将“窮”寫為“穹”。這些寫法主要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于詞義的理解和表達方式的變化。
下面是一些使用達窮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生活困頓,陷入了達窮的境地。
2. 在這個競争激烈的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遭遇到達窮的時刻。
組詞:達成、達到、窮人、窮困、困窮
近義詞:困頓、貧窮、窘境、困境
反義詞:達官、富裕、順境、不窮
【别人正在浏覽】